400-688-2626

个人信用档案须让“个人”明了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01-18 13:12:21

央行副行长杜金富昨日在总结十一五期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时披露,截至2010年底,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经分别为近1700万户企业和7.77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他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1月17日《新京报》)   

    央行副行长杜金富昨日在总结十一五期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时披露,截至2010年底,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经分别为近1700万户企业和7.77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他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1月17日《新京报》)

  个人信用档案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和隐私,应该及时的告知。可是7.77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有多少人知道?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1805人参加)显示,33.1%的人表示对个人信用档案的作用不了解,69.7%的人不太清楚什么行为属于不良信用信息并会被列入个人信用档案。自已的档案建没建都不太清楚,怎么遵守信用,又如何进行规范?

  假如信用档案记载单是银行方面发生的业务往来,对个人来说应该多少清楚,无非是借贷之类的事,可是如今的信用档案并不限于此:有的将有线数字电视缴费纳入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有的欠缴电话费要记入个人征信系统;有的还欲将醉驾纳入征信。个人征信越来越象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如果没有事先的告知,无意之中不少人就会陷入不讲信用之中。

  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交电话费、电费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可以说大多不是故意,尤其是一些行业收费不公示,暗中进行,变相涨价;等等,漫无边际的将居民日常必需品缴费信息纳入到征信信息当中,即使知道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乖乖的就范,如果谁敢顶撞,谁敢不交,到时档案中出现不讲信用的记录,吃亏的还是自己。

  银行对什么事都很计较,过一道坎必须收一次费,可是唯独对于信用范围的扩大却来之不拒,一些根本就与其的业务挨不上边,也大包大揽,这是因为,信用范围扩大也是一条生财之道,据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中透露:个人每年只有一次免费获取其信用报告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信用信息越多,涉及的方面越广,查询的人就越多,查询的次数也越频繁,因而银行收取的费用也越多,信用信息查询费能给银行带来丰厚的收入,因而,银行很有“积极性”。

  信用信息不规范,不透明,给公众的生活造成不少的影响,尤其是关键时刻,要贷款救急贷不上,这就误了大事,本来是无意中的小事,结果影响了急办的大事,着实令人防不胜防。

  既然是信用档案,建档案者更应该讲信用,此种信用应该是早通知,早提醒,如今通讯方便的很,只要发个信息,就能让人知晓,可是为何就不这样做呢?此种不公开的信用档案,只能是给建档者更多的“利”,而给被动带来诸多的不便。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孔晓艳代表:推动个人信用立法


北方网 2017-03-08 09:44:54

提醒:不要轻易透露自己身份证号码


互联网 2016-12-14 12:20:40

7月新规(图)


互联网 2016-07-03 13:48:02

最高法发布首批失信人“黑名单”


泉州晚报(泉州) 2013-11-17 20:18:4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