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大冶“诚信叔侄”长眠故里

来源:楚天金报 2011-01-17 09:30:09

昨日清晨,阴沉和薄雾笼罩着保安镇。上午7时起,络绎不绝的男女老少穿上黑色白色的衣服,轻声低语着穿行在前往龙安山的乡间小道上。 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送王余前、王怡才这对“诚信叔侄”最后一程。 当人们纷纷将小白

    昨日清晨,阴沉和薄雾笼罩着保安镇。上午7时起,络绎不绝的男女老少穿上黑色白色的衣服,轻声低语着穿行在前往龙安山的乡间小道上。

    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送王余前、王怡才这对“诚信叔侄”最后一程。

    当人们纷纷将小白花别在胸前时,仿佛看到两个诚实、信守诺言的好人,在恋恋不舍地与这个小镇告别。

    这是永别的时刻

    哀乐低回。“举族同悲”的挽联高高挂在龙安山的三槐堂祠堂门上,昭示着英雄的伟岸与崇高。

    按照当地习俗,作为长辈的王余前首先出殡。祠堂里,一张方桌上,一幅崭新毛毯盖在王余前的骨灰盒上。

    早上7时43分,8名男子抬着方桌缓缓步出祠堂。8杯白酒洒向地面后,亲人们放声大哭,这是永别的时刻。8时03分,在数百名父老乡亲的护送下,王余前的骨灰被送到龙安山的墓地。

    8时56分,王怡才的追悼会在祠堂的空地上举行。哀乐声中数百名干部和自发前来的各界群众全体起立,向王怡才遗像默哀3分钟。“感谢社会的帮助、感谢工友的真诚,感谢媒体的关注。”9时11分,追悼会结束后,王怡才的哥哥王英志代表王家说了三个感谢。

    9时20分,王怡才的骨灰也被送上龙安山。在龙安山的半山腰,王怡才和叔叔的墓穴一左一右,相隔不到20米。“让叔侄俩迎着朝日来,看着日落走。”负责葬礼的亲友告诉记者,叔侄俩将在下午5时入土。

    “诚信”挽联悼叔侄

    今年60岁的王英柏和62岁的王英发擅写对联,被龙安山湾村民敬称为“先生”。12日晚,他们得知王余前和王怡才的骨灰,将陆续回到家里,连忙琢磨写挽联。

    13日早上,在想了一夜后,他们终于写好了挽联,并贴到龙安山湾祠堂三槐堂大门两边。其上联是:“英年早逝父母痛妻儿哀族民叹槐堂顿呈惨景”,下联是“乡亲齐念品行正诚信足道义殷好人虽殁犹存”,横批是“举族同悲”。

    他们还为王余前写了一副挽联。上联是“敦厚可风实为前辈表率”,下联是“和谦共仰堪作后人楷模”。

    昨日,王怡才追悼会上的挽联也是出自两位老人之手,上联为“清风传一脉弘扬诚信筑堂碑”,下联为“雨泪浇三槐护送贤才归天国”。

    王家拿出捐款回报社会

    因为前期没有足额的钱发放工友工资,王家向工友发放的工钱中就有一部分是捐款和慰问金。之前,王有余就表示将在手头宽裕的时候拿出捐款,为社会做一些公益事业。昨日,王有余在追悼会上具体介绍了捐款款项的用途。

    王有余介绍,捐款将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用于龙安山湾前的一个水塘的整修和清淤,费用为2万元;二是向保安镇福利院捐款3万元;剩余的部分将全部捐给大冶市助学基金会。

    记者了解到,目前社会各界的捐款及慰问金近16万元。

    代表委员热议“诚信叔侄”

    大冶“诚信叔侄”接力还钱的义举经本报报道后,他们的故事感动荆楚、感动中国。在2011年黄石“两会”上,与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诚信精神,大赞“诚信叔侄”的义举,称“诚信叔侄”是黄石的骄傲。“‘诚信叔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要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深刻道理。‘诚信叔侄’是黄石的骄傲!”黄石市人大代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张远望介绍,城建委正着手要求建设领域企业向“诚信叔侄”学习,不拖欠农民工一分血汗钱。“黄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已经起草了通知,要求广大建筑企业、施工企业和房产开发商向他们学习。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全社会都要讲诚信,将他们的事迹铭记在心且付诸行动。”张远望说。

    黄石市政协委员、黄石市全收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济师叶丰收说,在“诚信叔侄”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诚信、朴实,这是中华民族传统    中最为瑰丽的字眼之一,是民族灵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继承这样的传统美德。

    记者手记

        “诚信叔侄”是他们永久的身份证

    十几天的采访,四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几位憨厚的农民,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让我一次次感动,一次次落泪。这种感动源于王家多年一直坚守的诚信。

    他们是一些普通的农民,干着一些平凡的事情,却始终恪守着“人之初”的诚信。也许正是这些淳朴得没有一丝虚伪和杂念的诚信精神,让他们这些平凡的人和他们所做的无数件平凡的事情,变得很不平凡。

    这的确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在这冷冷的冬日,它让我们看到了一抹阳光;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它让我们看到民族之魂依然闪闪发光。

    从道德的范畴来讲,诚信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也许我们会忘记逝去的王余前、王怡才,也许会忘记为亲人坚守诚信的王有余和王英志,但“诚信叔侄”这个永久身份证只能属于他们,属于逝去和坚守的这两对令人敬重的叔侄。

    让我们记住这些平凡的人,让诚信之光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流淌。因为诚信能洗尽我们的浮华和躁动,洗尽世间的虚假和欺诈,照亮我们的思想和精神,灿烂我们的灵魂和情感,让心灵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温暖。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孔晓艳代表:推动个人信用立法


北方网 2017-03-08 09:44:54

7月新规(图)


互联网 2016-07-03 13:48:02

高考作弊首次入刑 史上最严高考有温


呼和浩特新闻网 2016-06-03 20:10: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