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基金高管换代进行时 4月和12月为变动潮高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01-12 17:26:28

2010年12月30日,中海基金发布公告称,决定免去宋宇的督察长职务,聘请其担任副总经理职务,聘请朱冰峰担任督察长职务,这已经是中海基金在2010年第五次高管变动。就在12天前,公司方刚刚公告储晓明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   中海基金的

  2010年12月30日,中海基金发布公告称,决定免去宋宇的督察长职务,聘请其担任副总经理职务,聘请朱冰峰担任督察长职务,这已经是中海基金在2010年第五次高管变动。就在12天前,公司方刚刚公告储晓明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

  中海基金的这则公告,给2010年基金业的高管变动增加了又一个案例。

  回顾2010年基金公司高管的变动,可以拉出长长的一列名单,比肩2009年。

  根据记者多方收集的资料,2010年基金业共计发生了76次基金公司高管变动,涉及32家基金公司,占60家已发基金的公司数量的53%,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基金公司在过去一年有过高管的调整。

  虽然这一数字较之2009年的90多次有所减少,但仍然是基金行业历史上第二个高管频繁变动年。

  基金公司的高管换代潮似乎还在进行着。

  4月和12月为变动潮高峰

  2010年的基金高管变动有些纷呈。既有博时基金在副总李全出走后接连任命5位副总的业内壮举;也有宝盈基金董事长、副总经理、督察长集体辞职的黯然;既有业内大佬交银施罗德基金原总经理莫泰山奔赴私募的惊愕;也有天治基金、益民基金、中海基金等公司高管离职暴露出来的内部矛盾。

  “与银行、保险等其他金融行业相比,基金行业的人更多元,思想更复杂,离职的理由也很多。”近日,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对行业内频发的人才流失向记者感慨道。

  尽管如此,去年基金业的高管变动还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以月份来计,2010年的1-12月份基金公司高管变动次数分别是7次、3次、6次、12次、6次、10次、1次、8次、4次、3次、4次、12次。

  可以看出基金业高管变动的高发期是在4月和12月,都是12次。这两个月涉及到的基金公司数量分别达到了10家和8家。

  “看到这样的数据并不奇怪。”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造成4月份高管离职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基金公司年终奖一般会在4月份发放完毕,之前找好下一站的人会选择领到年终奖后离开;其二是一些合资基金公司的财年往往是以3月为节点,即去年3月至今年3月为2010-2011财年,一个财年完成后,达不到考核要求的可能会离开。

  2010年4月份有高管变动的基金公司分别为浦银安盛、博时、招商、金鹰、国海富兰克林、中欧、天治、东方和国泰。当中多数为合资基金公司。

  而12月份,是基金公司管理层向股东上交当年成绩单的时候,此时,无论是基金的业绩还是规模大局已定。股东会向管理层施压,于是不少基金公司的高管会在这个时候选择辞职。

  在2010年12月份发生高管变动的基金公司分别为益民、工银瑞信、天治、中海、汇丰晋信、华富、浦银安盛。

  综合基金产品业绩来看,这些基金公司当年的表现确实乏善可陈。

  相比而言,7、8月份虽然是基金经理离职的高峰月份,却是基金公司高管变动的低谷期。除去博时基金在去年8月份任命5位副总经理,8月份发生高管变动的公司仅有三家。

  7、8月份是基金公司中期业绩披露之时,基金公司多不会因为中期业绩去撤换管理层。已有的调整也没有离职现象,而是增配或调配。

  比如中欧基金在7、8月份任命了原国都证券的总裁唐步为董事长、原上投摩根的徐红光为副总经理;汇添富基金将陈灿辉升为副总经理。

  有同样命运的还有博时基金的“五虎”副总:杨锐、董良泓、李志惠、李雪松和邵凯等,他们都是内部升迁。

  换将缘于不通则变?

  整体观察,高管变动力度较大的基金公司在经营上都有些问题。

  以次数来计,在2010年,博时基金由于原副总李全的离职和新上任5名副总成为高管变动次数最多的公司。

  高管变动仅次于博时的是中海基金。在2010年,包括董事长、三名副总、督察长5位高管发生变动。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中海基金旗下的中海优质成长、中海能源策略以及中海分红增利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都较靠后。在2010年的76次高管变动中,从职位特征来看,副总依然是高管中最“高危”的职业。共计有40次的高管变动同副总有关。

  但是给基金公司带来更严重影响的还是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变动。去年的数据显示,发生总经理、董事长变动的公司多数去年经营不理想。在2010年,共计18家基金公司发生28次总经理、董事长类型的高管人员变动。

  当中,发生总经理变动的有银河、益民、天治、浦银安盛、宝盈、交银、华安、上投摩根、交银施罗德、融通、华富等共11家基金公司。

  但在2010年规模较2009年上升的只有上投摩根、浦银安盛、银河、华富等少数公司。浦银安盛在2010年的规模提升也只有1亿元,从18亿元升至19亿元。

  2010年发生董事长变动的基金公司有中欧、中海、天治、融通、景顺长城、金元比联、金鹰、交银施罗德、华富、国海富兰克林、工银瑞信、长盛等12家基金公司。当中,金鹰、华富、国海富兰克林、中海、中欧规模较之2009年上升,而它们也多拜新基金所赐。

  总体来看,发生高管变动的基金公司规模多数较小。金元比联、浦银安盛在2010年结束排名倒数第一、第二。天治、中欧、益民等三家基金公司的规模也排在倒数十名内。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曾令华表示,在去年的基金业高管变动中,主要还是那些中小基金公司变动较大,一般都是压力大的高管才会离职,业绩好的则相对稳定。

  “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现在小公司的生存很艰难,没有足够的资源,但股东对小公司高管的要求却很高。”深圳一小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表示。

  对于高管的动荡,监管层也给予了重视,证监会在去年7月份就出台了《基金行业人员离任审计及审查报告内容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重要人物离开公司必须接受审查。不过,这份意见稿并不能约束基金公司高管的离职潮。

  另一种观点认为,“变动并不是坏事,是出现了问题才变动。它有可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中层管理者眼中,变化或许可以为持有人带来更多的收获。

  该人士认为:“变动的前后是痛苦的,但若朝着好的方向变化,那就是先苦后甜。”

  高管的离职潮是这个行业更新换代的表现。“这个行业经过10年的发展,一些行业内创业者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创业激情,他们的离开也是正常的。”深圳另一大型内资基金公司某部门总监表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