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箱里放砖头、放铁块,这种弄虚作假提高货物重量的手段人们已熟知。但最近,这种造假手段又有了新的“技术革新”,北京一些水果批发市场中出现了在装苹果纸箱的夹层中灌入水泥的花样。造假手段从“砖混&rdqu
包装箱里放砖头、放铁块,这种弄虚作假提高货物重量的手段人们已熟知。但最近,这种造假手段又有了新的“技术革新”,北京一些水果批发市场中出现了在装苹果纸箱的夹层中灌入水泥的花样。造假手段从“砖混”升级到了“混凝土框架结构”。(1月9日《山东商报》)
很显然,“水泥苹果”是典型的造假行为,它违背了经商最基本的诚信原则,理应受到谴责。然而,面对记者调查,商贩们却“对于这种弄虚作假行为并不感到惭愧”,这种态度也许会让一些人意外:难道他们没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吗?
当然不是。在笔者看来,商贩们之所以“造假”却不“惭愧”,除了因为“水泥苹果”在市场里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众心理下冲淡了自身的愧疚感外,更在于这种“造假”,是在现实“逼迫”下的无奈之举:眼看着苹果价格日渐高涨,自己若提价卖不出去,不提价挣不到钱,不在箱子上打主意又能如何呢?在事关收入、危及生计的当口,道德也就只能脆弱不堪了。
实际上,若从“水泥苹果”出现的时间节点上看,也可验证这种推测。据商户介绍,销售水泥纸箱大概是从2010年10月份开始在市场普遍存在,这当然不能说明商贩们从那个时候开始“集体道德沦丧”,而恰恰是因为去年10月全国刮起了一股被戏称“苹什么”的涨价风。疯涨的价格一时难为消费者所接受,商贩们销售无路才出此下策。
当然,无论何种困难都不应成为造假的借口。但对于管理者来说,面对“水泥苹果”这种特殊情况,如果只想到整顿市场,恢复诚信,恐怕还远远不够。现在,媒体曝光之后,管理部门重拳出击,迅速整顿,市场上已不见了“水泥箱子”,卖苹果开始实行“实名制”, “水泥苹果”问题算是解决了,可商贩们的困难解决了吗?如果他们仍是卖不出去,挣不到钱,那么,按下去“水泥苹果”,一些人迫于生计,会不会浮上来短斤少两乃至坑蒙拐骗等问题?
由此看,“水泥苹果”既是商贩失信的表现,更是去年涨价风潮下的又一怪胎,对此,市场管理者不应一禁了之,设身处地为商贩们着想,竭尽所能为其排忧解难,才是治本之策。比如,在当前销售的确出现困难的特殊时期,能否考虑减免部分管理费用,或者降低每车500元的“进门费”?毕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利益共进退,这既是其份内之责,也体现了为民情怀,更是整个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