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已过,春节将至,商家促销战进行得如火如荼,铺天盖地的优惠活动引爆了市民的消费热情,由此产生的纠纷也多了起来。律师协会相关负责人发出消费警示:节日消费莫冲动,谨防各类消费陷阱,保留好消费证据,发生问题后及时投诉。 警示一
元旦已过,春节将至,商家促销战进行得如火如荼,铺天盖地的优惠活动引爆了市民的消费热情,由此产生的纠纷也多了起来。律师协会相关负责人发出消费警示:节日消费莫冲动,谨防各类消费陷阱,保留好消费证据,发生问题后及时投诉。
警示一
预订大餐陷阱多
节日期间,各酒店纷纷推出节前预订优惠活动,有些市民在实际消费中常常被商家忽悠。比如,一些酒店的菜单不标注价格或只标注部分价格,结账时账目不清,或是大厅价格与包厢价格不同等,部分消费者在用餐后不注意核对账单,白白被商家忽悠了不少钱。因此,消费者在“预订消费”中,要仔细查看优惠产品的划定范围,问清打折活动的时间限制,用餐后查看账单是否按实际情况结算。
警示二
看清商家的噱头
很多商店打着“惊爆价×折起”等标语,市民看到折扣这么低,再想想自己心仪很久却因价格太贵而没买的衣服和鞋子,往往不由自主走进店中。结果,往往打折的只是一些积压、滞销商品,让人哭笑不得。
因此,看到以“直销价”“惊爆价”“买一送一”等口号促销时,要警惕商家以这些噱头抛售积压商品、滞销商品,甚至是假冒商品;要警惕商家的“霸王条款”,如商家在票据上注明的“特价商品概不退换”“赠品无三包”等都是无效的。
警示三
保留证据 及时投诉
一些经营者利用人们节日期间的消费心理,采取各种方式忽悠消费者,比如掺杂使假,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商品等。对此,律师提醒,消费时一定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发生纠纷时,及时与工商部门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