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感知上海——重执行 讲诚信 敢创新

来源:新华网 2011-01-05 11:57:52

迎着新年的曙光,眺望黄浦江两岸,仿佛可以在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感受到一股向上的力量,上海正阔步迈进“十二五”。 重执行的上海 岁末年初,黄浦江畔的世博庆典广场上,上千名观众搭起的人体倒计时钟“点

    迎着新年的曙光,眺望黄浦江两岸,仿佛可以在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感受到一股向上的力量,上海正阔步迈进“十二五”。

    重执行的上海

    岁末年初,黄浦江畔的世博庆典广场上,上千名观众搭起的人体倒计时钟“点亮”了新年的梦想。如今的世博园,虽不见人山人海,但一年的会展档期已排得满满当当,新一轮建设正井然有序地推进。

    “执行力决定政府的生命力”。曾经在试运行首日面对20万名游客时“狼狈不堪”,最终却成功地接待了7300多万名参观者、经受了逾103万单日最高客流考验,并且在一片赞誉声中落幕,世博会凸显了上海全市上下的超强执行力。仅仅场馆门前的蛇形通道设置前后就改了5次,并且是即知即改,现看现改。“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实事求是,正视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盖、不掩饰、不回避”……这些,已经融为这座城市精神内涵的一部分。

    令必行、行必果,有诺必践,不搞花架子、不“捣糨糊”——这,正是经历世博会后上海的执行力。刚刚结束的上海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号角。将节能减排作为突破口,上海毅然再啃“硬骨头”。尽管如今上海的单位能耗只有0.72吨标煤,已经领先全国,但上海仍积极响应中央决策,力争“十二五”再下降18%。

    “左手执行力,右手领导力”,优秀的领导力离不开高效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关键在于是否给力。以房地产调控为例,从2009年开始,上海在执行中央决策时毫不含糊,一连出台17个文件,打出多套“组合拳”,直至通过财政体制改革以图彻底改变各级财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

    如今,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保障房工程体系全力推进,上海楼市格局悄然生变:2010年新开工住宅中保障房约占六成,仅经适房竣工和开工面积就超过600万平方米。今年,各类保障房上市供应面积可达1150万平方米。

    尊重群众意愿,回应群众关切,这是一种方法,更是一个原则。人们不会忘记,在“11·15”重特大火灾发生后,上海市领导在全力组织抢救善后的同时反复强调,这次重特大事故是上海永远不能忘怀的一件大事,绝不能回避,更不能轻轻放过;要痛下决心,推进机制完善、制度创新,着力强化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保障,不留死角。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更便捷、更幸福放在最高位置。”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元旦献词中的话语显示了信心和力量。

    用行动说话,正成为上海城市的风格,成为上海各级干部的作风

    讲诚信的上海

    很多商务人士都有切身感受,在上海查询一家企业或者个人的征信状况,是一件非常平常、便捷之事。大到商务谈判、信贷投放,小到人才聘选等诸多环节,征信指标成了人们判断的重要依据。

    “诚信上海”不仅体现在不断健全、完善的征信服务系统中,体现在面向社会公开、不断更新的惩戒信息中,更体现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

    这几天,上海市征信管理办公室正在忙着遴选2010年全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优秀成果,政府对于信用档案、信用评价体系、信用风险防范建设推进得好的单位予以专项资金资助。

    “让守信者获益,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受损,寸步难行”,这便是上海这座国际都市尊崇契约精神的写照。

    诚信之风,吹在社会,源自政府。“守信不守信,关键看盖大印的”,民间这句顺口溜折射了政府守信之重。人们不会忘记,2010年10月,观博的日客流一度超过百万人次。当时,有人建议,鉴于人流超大,应采取临时措施禁止游客入园。尽管这样做可以立即减轻世博运行压力,但上海最终没有禁止。为什么?上海市主要领导说,观博的“规则里没有说非指定日到了多少人就不让进了”,既然没有这条规则,政府就不能将游客拒之门外,而应该信守承诺,竭力为百姓提供一个安全的游园环境。

    宁可受尽千般苦,不图轻松食一言。国际展览局官员闻此大为感慨。

    一诺千金!这便是上海式的规则意识。

    持久的政府诚信有赖于制度诚信。上海市政府通过制度建设,将自身行政行为暴露于公众监督之下,因为“阳光是诚信与否的最好显影剂”。

    在制度层面,上海一方面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譬如公共财政信息,仅今年就有30项专项资金的情况,包括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面向全社会公开;另一方面全面推进网上审批,加大审批事项的标准化建设。上海提出,未来五年内,将全面实现审批标准化。这是为信用政府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

    敢创新的上海

    讲规矩,蕴含着对制度的敬畏;而在讲规矩中创造性执行,弥足珍贵,需要弘扬。如今,在执行中创新、在创新中执行,正在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新导向。

    要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必须依靠改革创新。但是,上海的改革创新不是乱闯“红灯”,而是依据国家大局谋划,立足上海实际,依法依规去探索,体现的是创新不逾矩。

    无论是在“四个中心”建设推进中,还是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只有宏伟蓝图,没有现成答案。上海的领导干部按照中央既定大政方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项目导向,找差距、找问题、找隐患,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敢于担当,勇于探索,在创新中寻找机会,创造性地执行中央部署。

    如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上海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营业税差额计征改革办法,以解决长期存在的重复收税问题。此举得到财政部等部门批准后,立即得以实施。随后,上海又在巩固发展差额征收营业税基础上,积极促进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增值税改革试点,努力为发达地区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供先行先试经验。

    创新驱动,首先要改革驱动。直面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上海在深化改革上一刻也不松劲。“对上海的转型发展而言,突出制度创新,并由此带动观念创新和科技创新,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明确指出。

    新年伊始,位于上海张江的理想能源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成功地研发出国内首套薄膜太阳能制造设备,结束了我国薄膜太阳能制造设备全部依赖巨额进口的历史。而这家公司正是两年前落户的著名民营企业正泰集团所创办的。为使这家高科技公司顺利成长,上海市主要领导亲自协调,在人才引进、设备进口等各方面予以支持,突破了不少传统的地域、所有制等局限,企业发展因此如鱼得水。

    理想能源的成长,是上海改革创新、海纳百川的一个缩影。“上海已经到了必须依靠改革创新才能推进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上海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认识非常深切。

    今年,上海将着力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快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实施市与区县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大动力。

    如今,无论是从陆家嘴金融城匆匆走过,还是在崇明岛漫步休闲,许多人都能感受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幕已在上海开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正在大力推进。

    鉴往知今,感知上海,信心倍增!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武汉纳税信用贷最高可贷千万元


网络 2014-04-02 15:30:38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