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猜猜我是谁?揭秘天津骗子面孔 “四不”防骗法

来源:城市快报 2010-12-31 11:38:02

“喂,猜猜我是谁?哎,贵人多忘事,连老朋友都记不清楚了?我因为嫖娼被抓进局子了,给我汇点钱吧!”相信谎言的受害人被骗走3000元。  “我这里是税务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向你退还税金。&rd

  “喂,猜猜我是谁?哎,贵人多忘事,连老朋友都记不清楚了?我因为嫖娼被抓进局子了,给我汇点钱吧!”相信谎言的受害人被骗走3000元。

  “我这里是税务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向你退还税金。”一位市民相信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被骗走7000元。

  “免费提供长期贷款,无担保,立等可办。电话……”急于贷款的市民张先生轻信了短信内容,被骗走30000元。  ……

  据市公安刑侦局三支队副处长费福来介绍,今年10月,天津警方共接报网络、街头、电信三大类诈骗案件300多起,单月诈骗发案起数创今年新高,单起诈骗金额最高达到200余万元。上述三种诈骗形式已经衍生出二三十种诈骗手段,不少市民因为缺乏防范中招。“虽然大家遇到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记住这些似曾相识的情节,记住骗子最终肯定是让你掏钱。”费福来提醒,“如果对方提出让你拿现金、在网上银行转账或者到ATM机上操作,你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一旦遇到可疑情况,应该及时拨打110报警。”

  A网络诈骗骗子面孔:QQ上找你借钱的亲戚朋友

  “在三大类诈骗案件中,网络诈骗来势最为凶猛。”据费福来介绍,常见的网络诈骗案件包括网络购物诈骗;用事先录制的QQ视频诈骗;购买打折机票诈骗;开设虚假网站,投资理财类诈骗;虚构股票个股走势的诈骗等。

  案件回放

  今年4月1日,家住汉沽某小区的张某在家中上网聊QQ时,发现“姐夫”在线,便与其聊天,聊了一会儿后,“姐夫”称想与张某视频聊天,张某立刻答应了。在视频聊天过程中,视频中的“姐夫”声称自己有急事,需要钱。张某寻思,QQ号确实是姐夫的,视频图像也是姐夫本人,就相信了,便到离家不远的银行给“姐夫”汇了5000元。随后,张某给姐夫打电话,告诉他钱已经汇过去了。但是姐夫说:“什么汇款啊?我根本就没上网。”张某顿时愣住了,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警方拆招

  针对网络诈骗案件,费福来表示,实施网络诈骗的不法分子都具有较高水平的网络知识,网站、交易平台设置精美,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完整详细,且不法分子用假名和受害人联系,并且频繁更换联系人。不法分子分工明确,加大了诈骗的隐蔽性。

  费福来提醒市民在使用网络时切记以下几点:

  不要相信网站系统消息弹出的“中奖信息”,该消息中所提供的网页及电话均是伪造的,更不要支付任何费用。产生疑问时,请务必登录官方网站或者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真伪。大型网站通常不会以系统消息的方式通知网民中奖。

  不要相信所谓的预测彩票中奖号码、合作炒股等虚假网站,没有谁可以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或者保证某只股票绝对上涨。

  使用QQ或其他即时通讯工具聊天时,当有人(不管是谁)要求给其汇钱时,请通过电话核实后再做定夺,不要相信聊天信息或聊天视频。

  网上购物时不要被某些价格低廉的商品所迷惑,而是要选择知名、信誉较好的网站进行交易,并尽量核实其备案编号、工商红盾标志等信息。在大型的网上商城购物,在进行支付时,最好找那些支持中间支付平台的卖家,避免只通过银行汇款的支付方式。

  B街头诈骗骗子面孔:请你帮忙的港商外商

  “不是所有的诈骗案件中年轻人都能幸免。”费福来说,“很多骗子就是利用年轻人的同情心和热心助人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实施骗术。冒充‘香港人’来内地,信用卡不能使用,借大学生或年轻人的银行卡接收国际汇款的诈骗手段,骗子们就屡试不爽。”费福来表示,除此之外,街头诈骗还包括“老神医”诈骗;捡钱平分诈骗;工地施工挖出“金元宝”诈骗;兑换外币诈骗等。

  案件回放

  日前,事主张某在天津某大学校园内散步时,两名广东口音的男子向她问路。交谈中,高个男子自称从香港来津经商,只带了港币,无法消费住宿,希望借张某的银行卡一用,作为住酒店的抵押。其间,该男子有意打开随身携带的皮包,露出包中的港币。张某信以为真,遂将银行卡借给对方。矮个男子随后保证,转天一早他们的亲戚就会把现金汇到张某的银行卡上,高个男子将手机号码留给张某,约定次日联系。拿到银行卡后,两名男子又面露难色,表示卡内需存有一定的现金,酒店才接受抵押。张某没有生疑,回到宿舍拿钱并带领二人前往银行存入2000元,并将银行卡交给对方。

  回到宿舍后,经室友提醒,张某才感觉事有蹊跷,连忙打电话查询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发现卡里只剩下10元,再拨打两名男子留下的手机号码,竟是个空号。张某意识到被骗,立即前往新兴派出所报案。民警推测,两名嫌疑人在张某存钱时便记住了卡号和密码,随即取走了卡内的钱。

  警方拆招

  类似案件中,骗子们都衣着光鲜,自称来自外地或他国,随身携带大量外币无法消费,希望得到帮助,借机骗取受害人信任,将受害人银行卡拿走取现。嫌疑人即使当着受害人的面打电话,电话另一头也是他们找来的托儿。此类诈骗是利用了市民金融知识匮乏的漏洞,其实即便是香港人,其只要有有效证件,在内地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开一张新卡接收汇款。其次,信用卡卡号等信息的泄露都会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市民应保管好自己的各类银行卡,不要轻易借给陌生人使用。

  C电信诈骗骗子面孔:民警、电信或检察院的工作人员

  “我是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您的电话已经欠费(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就是这短短的几句话,日前从一名河北区居民手中一次骗走200余万元。

  费福来介绍,电信诈骗包括中奖信息诈骗;电话欠费诈骗;虚构“购车/房退税”诱导事主到ATM机进行转账操作;贷款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发送预测彩票信息诈骗;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进行诈骗等。

  案件回放

  日前,居民王某接到一个自称是中国电信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其家的电话欠费2000余元,随后对方“热心”提醒王某的个人信息可能被盗用,并主动为其接通了所谓的天津市公安局“报警电话”。接下来,冒充公安局民警的不法人员继续下套称:王某的身份证被盗用,已经涉嫌卷入一起“经济大案”,需要对王某的资金进行保护,并要求王某将家中所有钱款汇入一个指定账号。王某对此深信不疑,当即赶到银行将16000元汇入。

  警方拆招

  费福来称,此类电话诈骗案件骚扰面广,欺骗性强。从已经侦破的类似案件看,不法人员涉及台湾、福建等地,这些人结伙作案,分工明确,有时用事先录制好的语音,有时直接拨通电话,有时先冒充电信工作人员,有时直接冒充公安或检察院工作人员。大都以电话信息泄露、个人身份证被盗用后电话欠费为幌子,谎称接电话的居民涉嫌卷入“经济案件”“洗黑钱”或其他犯罪,冒充公安或检察院工作人员,以提供保护、澄清案件为名提供一个或多个所谓的“安全账户”。这些账户均为不法人员在广东、福建等城市办理的银行卡,受害人一旦汇入款项,团伙成员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当地将钱取出。

  “四不”防骗法

  费福来表示,警方致力打击诈骗案件的同时,也希望市民能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注意甄别。目前,刑侦局三支队已经印刷防骗宣传单、宣传画300万份。警方提醒市民,针对可能的诈骗市民应该做到“四不”,即不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不拨打来历不明信息提示的电话、不向陌生人泄露个人家庭财产信息、不轻信他人电话诱导随意汇款或转账。

  当市民无法辨别真伪时,请拨打110。同时,公安机关希望市民及时拨打110举报犯罪线索,公安机关将对有价值举报予以奖励。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卡号后4位泄露或被盗刷


网络 2014-01-23 13:42:22

警方揭秘电信诈骗常用伎俩


网络 2014-01-15 17:43: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