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银行理财产品巨亏 专家提醒投资者维权更需细心

来源:深圳商报 2010-12-29 11:16:23

近日,恰逢银行类理财产品的盘点期,到期收益告负的银行理财产品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银行理财一般5万元起,持有人买入一年甚至更久以后发现到期还亏了三成,自然不服。   巨亏涉及名牌产品   根据银率网发布的2009年理财产品到

  近日,恰逢银行类理财产品的盘点期,到期收益告负的银行理财产品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银行理财一般5万元起,持有人买入一年甚至更久以后发现到期还亏了三成,自然不服。

  巨亏涉及名牌产品

  根据银率网发布的2009年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统计信息,在2009年5388款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的产品有237款其中103款产品出现了零负收益。

  记者注意到,亏幅较大的不乏一些“名牌产品”,如华夏银行(10.96,-0.03,-0.27%)的“创盈7号”平安基金宝信托理财计划,亏损43.72%;民生银行(5.01,-0.04,-0.79%)的非凡理财FOF“基金精选”产品亏损30.84%;一向在市民理财中口碑不俗的光大银行(3.91,0.00,0.00%),在其“同升十三号”人民币“A+H”股票联结投资产品中也亏了8.00%。

  业内分析师表示,巨亏产品的亏损原因与错误时机重仓股票、股指有直接关系。据华夏“创盈7号”的投资对象华夏平安福1号单一资金信托的投资报告可以发现,该信托在2008年5月至8月重仓了ETF及股票型为主的基金,其中5月份重仓50ETF达14.90%,6至8月重仓华夏红利及华夏成长约20%左右,直至9月大幅减仓,改为持有货币型基金,以挽回败局,但为时已晚,其投资策略存在重大失误。

  “不要迷信某一银行的品牌,看清自己所买的理财产品的合同是关键。”上海银监局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来随着理财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趋于理性,而国内大多数银行也更新了自己的服务,让大多数市民都能明明白白买理财产品。”

  理财维权更须细心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银行在设计和推出产品的时候,指向的方针都是稳健为主。整体表现为设计产品时较为注重资金的风险控制,以确保投资者资金的安全和维护银行自身品牌。这主要是因为经历了2008年的银行理财产品负收益的风波,大多数银行都采用了较强的控制风险的手段来设计理财产品。

  比如,中国农业银行(2.57,0.01,0.39%)在大多数理财产品的设计上都采取了“保本”的方针,保证收益率大于0,只有极少数高风险产品才采用了有可能为负收益的设计。而在设计外币理财产品的时候,银行几乎都采取了保证收益或保本浮动收益,观察期也明显增多,部分甚至采取逐日观察。货币市场及银行间拆借市场等银行间市场工具类的产品利率风险较小,全年发行量相对比较稳定。

  “这说明在市场风险较高的时候,投资者更愿意加大对低风险产品的资产配置比例,因此低风险稳健类的产品受到投资者的追捧。”理财师建议市民在选择银行琳琅满目的金融类产品时不妨注意以下两点:

  银行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产品的稳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参与了高风险资产投资,而是在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由于银行理财动态管理类产品正在逐步增多,投资方向和投资组合灵活多变和高流动性是该类产品的主要优势,不过投资者应特别关注此类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问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