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透过“蒙牛”看“商界”:中国乳业怎么了?

来源:网易 2010-12-20 09:09:18

近年来,中国乳业成为新闻媒体最关注的“热点”。自2008年以来,从三聚氰胺压垮了三鹿集团,对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造成重大打击,到2010年圣元奶粉又出现“激素门”事件,给乳业产品销售造成了负面

近年来,中国乳业成为新闻媒体最关注的“热点”。自2008年以来,从三聚氰胺压垮了三鹿集团,对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造成重大打击,到2010年圣元奶粉又出现“激素门”事件,给乳业产品销售造成了负面影响,再到2010年七月,圣元奶粉蒙冤“激素门”事件还未平息,一时之间又牵出了蒙牛与伊利两大乳企之间的口碑营销网是非争夺战,使得蒙牛深陷“抹黑门”事件,中国乳业再次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中国乳业怎么了?

蒙牛“抹黑门”事件,源起于一起在网络上“风起云涌”的“商战”。众所周知,网络早已成为当下传播媒体最神速的地带,一夜之间,它引起了无数人对奶品质量安全事件高度质疑,此次事件居然是一起“雇佣”网络“打手”用键盘和手指,对竞争对手实施的商业诽谤案!

起因针对的是伊利“QQ星儿童奶”遭遇恶意攻击一事,有关机关进行全面的调查,实系一起有预谋的商业诽谤案,此次事件随即被网络若干论坛及微博流传,伊利集团旗下生产的“QQ星儿童奶”,也因此遭到恶意声誉损害,系网络公关公司受雇实施的行为,网民们纷纷表示“震惊”,纷纷发帖“求真相”,一时之间纷纭四起。

而网络事件经由公安机关核实,谁都不曾想到,此案涉及蒙牛乳业,其公关公司北京博斯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和北京戴斯普瑞网络营销顾问有限公司相关人员,现蒙牛乳业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北京博斯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赵宁、郝历平、马野等4人已于近日被检察机关正式批捕,李友平、张明两人网上追逃。

而伊利内部人士称,蒙牛与伊利的这一纠纷可以追溯到7月份的鱼油、藻油之争,DHA被公认可以促进儿童脑部发育,而DHA有两个来源,分别是深海鱼油和藻油。在儿童牛奶领域,伊利的“QQ星”和蒙牛的“儿童星”是两款针锋相对的产品,这两款产品所添加的DHA分别来自深海鱼油和藻油。

回顾今年的7月中旬,《生命时报》载文曝光中国鱼油市场乱象,随后上海、北京等主流都市报迅速跟进。此后,网上便出现了《出奇的愤怒!残害儿童!伊利QQ星有深海鱼油》、《伊利QQ星,希望你能有勇气站出来承认错误》、《抵制伊利集结号:用我们的行动救救孩子》等直接针对伊利产品的帖子,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在利益驱使的背后,道德和良知两字已经远远地淡出了“商界”。

而事件远不止于此,蒙牛被指控“陷害门”事件后,就把伊利、蒙牛两家国内数一数二的乳品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在商家暗战的风起云涌中,谁想到过,最大的损伤是谁?是消费者的利益!

因为在国内乳业知名品牌之间的暗战,两大企业之间互相攻击中,无论谁赢谁输,都会追寻到产品质量根本性问题,让消费者深深怀疑孰真孰假?更看不清商品真相,这更让消费者难以信赖乳业界任何一家,也就覆盖了所有乳业产品信誉度,让消费者无法做出购买判断,所以,这不仅仅是蒙牛与伊利两大企业的事情了,它变成乳业界的信誉问题,消费者也自然成为商家暗战后,最大的受伤群体。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恐怕很多人都会发出质疑:中国乳业到底怎么了?

摇摇欲坠的商界道德

从中国乳业近几年状况,我们意识到,是道德、诚信出现了根本性的问题。

尽管网上以及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从“圣元婴幼儿奶粉性早熟”事件,到爆料蒙牛员工诽谤新闻事件,蒙牛幕后导演圣元“早熟门”,到伊利借机揭露蒙牛损害其商业信誉,再到蒙牛重提“未晚事件”反击伊利……就在短短几月之内,中国乳品企业互相指摘的事件屡屡曝出并不断升级,专家也表示,如果此次恶性营销风波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不断曝出新闹剧,牵进更多的企业,影响中国乳业的健康发展。

这样层出不穷的媒体曝光,就会严重地影响乳业公众形象,也强烈地冲击着消费者的神经,给企业家们敲响了警钟。

这吃惊的事实,让我们深思,蒙牛这样大的企业,一直以来在公众眼里都是一个好形象,其发展速度走在国内企业的前面,内部管理怎么也会出现这种事情?消费者们不免要问:我们在意的品牌企业还可信吗?

尽管最终的事件尚未尘埃落定,但无论如何,对于蒙牛而言,已经伤及到自身品牌的最痛处——企业的道德基础,扩展一下,不就成了商界道德诚信问题了吗?

这根本性问题最终归宿到道德诚信上,道德不仅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更是一个企业的诚信基础,没有道何以诚?失去德何以信?或许,这应该是当前中国企业难以久长的一个普遍症结,才会让我们看到了摇摇欲坠的“商界道德”。

我们常说,诚信即是对一个人的道德准则的衡量,也是对企业的一个衡量标准,企业经济利益再大,也不可失去准则,否则丢掉的不仅仅是企业形象了,还有赖以生存的消费群体。

从孩子起,我们人类就在要求:做人要诚实可信,方可让别人信赖。

而今,我们的企业却失去了道德,抛弃了诚信,那剩下的恐怕也就只有机会的概率了,而机会主义,又能有多少胜算的把握?

早先,我们就已经知道由于问题奶粉,让多少健康活泼的幼儿身心受伤,让多少家庭从此蒙上难以挥去的生活阴影;也让一些昔日辉煌的民族企业喝下了自己制造的“劣质奶”,或“鹿死自己之手”,我们为此感到痛心过,但在奶业的历史上,商家们总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其深远的影响。

蒙牛“摸黑门”事件,又再次对企业提出了警悟:一个好的信誉,可以为企业赢得利润,光明磊落的营销策划,才能收获丰厚的经济回报,更能够赢得一份万金难买的尊敬,当营销偏离了本真诚信,伤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更包括企业营销人自己。

目前国际上,企业在道德上的缺失,也是导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温家宝曾指出:“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可见道德基础——诚信不容忽视。

回顾历史,在经历过去20年里,美国金融革命创造出来的各种新式商品,重视收益而罔顾社会道德伦理,其结果造成全球市场秩序混乱,让全球人看到了摇摇欲坠的“商界道德”也让全球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认为不能坐视市场经济脱离伦理规范,这种反省,值得所有的企业高度自我审视。

无论是国内也好,国外也好,这摇摇欲坠的“商界道德”,提醒着运筹帷幄的商家们,企业作为市场的细胞,它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使自身在获利过程应该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只有基于根基,在诚信的道德基础上,发展诚实可信的产业,就必须注重企业道德文化素质,注重企业高层管理的营销手段,以诚信作为企业的道德基础。

价值观重塑

要想建立起商界的道德诚信,就必须从企业的内部着手。

从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份蒙牛利用网络打击伊利的内部攻击方案:第一步,操纵利用非主流媒体,攻击深海鱼油产品,引发社会公众对深海鱼油产品的关注,进而产生恐慌;第二步,通过网络推手,开始以网络为主阵地的深度攻击,引出深海鱼油中EPA导致儿童性早熟,点名攻击使用深海鱼油产品的企业,开始引出儿童性早熟问题,将矛头直指伊利、金龙鱼、圣元、安利等企业;第三步,通过网络推手集中打击伊利QQ星儿童奶,企图将伊利QQ星儿童奶也拖入“性早熟门”,从而影响伊利QQ星正常销售,最终达到蒙牛儿童奶受益的终极目标。

从以上事件看出,在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蒙牛的规划是把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没有把道德基础放在眼里;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蒙牛不应建立在打击同行的基础上。蒙牛的这种行为,既降低了本身素质,也违背了社会道德底线。事实上,任何轰动效应都不能以侵害或牺牲第三方利益为前提,任何企业策划者一定要时刻牢记:你可以愚弄公众一时,不可能愚弄公众一世。

蒙牛在此事件上应做出认真而深刻的反思,那么,重塑道德价值观也就迫在眉睫!

实际上蒙牛曾经搞过一场“表演”,一场全球招聘的“闹剧”。

按照牛根生的说法:全球招聘是为蒙牛的国际化做准备的,“必须具有全球化的视野”。但是,这些要求却与他招聘来的杨文俊从业背景完全不相符。事实上,蒙牛是在赚足全球人的眼球之后,蒙牛不适人选——杨文俊,走马上任的低调和前期高调全球招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这种巨大的营销策略上反差,恰恰暴露了蒙牛以“全球招聘”为卖点的事件营销以“失败”而告终,蒙牛在此事件上根本没有吸取教训,没有意识到注重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

世人皆知,道德价值观影响着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哲学的定位,从本质上决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方向。所谓有道德的商业企业,在运转上,就是指不给社会带来冲突与摩擦造成负担,而是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注重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讲诚信、负责任,充分考虑用户利益;在对待利润方面,只追求合理平均水平,视“利欲熏心、弄虚作假”为丑恶。

企业应以“诚信、优质、负责”为标准,它就会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的产品。

企业道德价值观也是一个严肃而又极易被忽视的课题。

在不少人看来,企业道德显得模糊而且抽象,没有制度的约束,全社会也缺乏明确具体的评判标准,没有相应管理机制和责任部门,全凭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素养与操守。

如果蒙牛决策人,把道德诚信的价值观早早意识到,那么企业就不会有今天尴尬局面!

在中国,中华民族崇尚“真”、“善”、“诚”,自古以来不乏典型,同仁堂信奉“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不但坚守“不做假,不降标准”,即使在“非典”的非常时期也坚持不提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良好品德,企业由此一步步发展壮大,历经300多年而不倒,也正说明它具备了高品质的道德基础,才可在商界得到充分有利的发展,那么蒙牛看看自己在商界的形象,也早把老祖宗的教诲丢到脑后。

睿智的企业家其实早就意识到企业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尚有许多经营者看不到企业道德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忙于应付浅层的事务性管理工作,没有把企业道德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还有少数企业经营者仍然抱着赚钱就是硬道理的信条不放。

可见,企业道德价值观的认识,在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虽然国内对“中国乳业”的信任危机尚未停止,但国内的其他企业应高度重视它的危害性,切不可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重塑起道德价值观,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应有的正确态度!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一图读懂绿色发展


2016-03-07 21:38:45

全国44家A级景区摘牌


网络 2015-04-12 09:51:07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