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三阶段实施法治文化名城战略10年建成诚信尚法文明城
来源:法制日报
2010-12-09 09:27:41
2010年2月22日,江苏省扬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出台了全国首个《建设法治文化名城实施方案》。记者了解到,按照三阶段分步骤、分区域、分时段实施的部署要求,扬州市将在未来的10年内,通过将法治文化全面融入经济、政治
2010年2月22日,江苏省扬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出台了全国首个《建设法治文化名城实施方案》。记者了解到,按照三阶段分步骤、分区域、分时段实施的部署要求,扬州市将在未来的10年内,通过将法治文化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努力发挥出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先导、服务作用,全力打造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以法律构建城市精致框架、以法治引领城市有序运转、全社会诚信尚法的法治、文明城市。
扬州市全面实施法治文化的名城战略以来,对全市法治建设挥出多大的引领作用?记者为此专程进行了深入采访。
法治文化渗透到最基层
从一片草坪,到改建成1300平方米的社区广场,在扬州市双桥街道康乐社区这个很普通的市民居住小区,社区办公楼前建成不久的“法趣广场”,成了1900多户居民休闲活动的最佳场所。而附近沿街的橱窗内、路边的灯杆上、商铺门前的墙面上,抬头就可以见到的各种法制故事、谚语诗词、漫画标语,无不衬托着一种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进入社区服务中心,从卫生服务站到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阅览室,随处可以见到的精致书法作品,也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崇尚法治的内容。
“早晨很多市民在这晨练,下午3点后市民来到这跳健身舞,黄昏后一个个小家庭来到广场上休闲散步,随时可以眼见的"法言法语",虽然谈不上一定会立刻改变大家的言行举止,但其中包含的价值追求和法律信念,却足以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社区党委书记郭庆丰对记者说,几乎每月都在广场上举行的各种法制咨询和宣传活动,也透露出政府主导的法治建设工作与老百姓越来越近。
在扬州市最中心的琼花观社区,社区办公区门头悬挂的“法治苑”牌匾和门前精美的法治艺术长廊,与古城风貌建筑相映衬,透露着法治与文化交相辉映的气息。进入社区建成的扬州法治人物展览馆,以及融入法治元素的扬州漆器、玉器、剪纸等传统工艺品展示区,法治文化能如此渗透到群众活动的最基层,的确让人惊讶。
普法载体形式实现突破
“普法工作已历经20多年,为法治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如何摆脱运动式、活动式的传统普法形式,将生硬的法律条文,真正深入人心从而转化为法律意识,树立起全社会的法律信仰和追求,在载体和形式上亟待新的突破。”扬州市司法局局长阚肖虹介绍说,自2007年扬州市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2008年确定为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年、2009年初开展“建设法治文化名城推进行动”之后,通过法治文化的“内核”进一步渗透为扬州城市的内在特征和固有特质的决策逐步得到了确立。2010年2月22日出台的《建设法治文化名城实施方案》,从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名城解读工程入手,将法治文化名城建设提高到了成为地区、城际间软实力竞争的重要指标,和打造地域法治文化重要品牌的载体和抓手进行部署和规划。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东北新闻网
2016-01-05 1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