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诚实守信金石开——谈古人的诚信观

来源:红网 2010-09-16 09:45:4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就记载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梁书·明山宾传》:南朝梁臣明宾山,曾因家里贫困卖驾车用的牛,他宁可做不成生意,也要跟买主说明这牛曾患过漏蹄病,虽然早已治好,恐今后可能复发,所以不得不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就记载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梁书·明山宾传》:南朝梁臣明宾山,曾因家里贫困卖驾车用的牛,他宁可做不成生意,也要跟买主说明这牛曾患过漏蹄病,虽然早已治好,恐今后可能复发,所以不得不告知。

  明宾山虽然没有卖掉牛,失去了到手的金钱,却留住了比金子还贵的诚信。此类诚信故事,不胜枚举。《庄子》记载:尾生曾和一个女子约定在桥下见面,那女子没来,大水来了,尾生还不离去,就抱着桥柱淹死了。《战国策·魏策一》记载:魏文侯跟虞人约好出去打猎,那天他喝酒正酣,而且天又下大雨,左右劝他不要去了,可魏文侯不从,说:“今天虽然快乐,能不去赴约吗!”据说,魏国正是有了魏文侯守信用,故深得民心,很快强大起来。至于汉季布一诺千金、管宁割席绝华歆等诚实忠信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以上这些故事看似平常,却流传至今,这无疑表明,诚信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念。

  所谓诚信,用林逋的话来解释,就是“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省心录》)为什么要倡导诚信,其重要性究竟在哪里?孔子有一段极精辟的论述。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政事,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说,先去掉军队,再去掉粮食,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第七章)周敦颐认为:“诚,五常(仁义礼智信)之本,百行(各种善行)之源也。”(《周子全书·诚下》)足见诚信对一个有志于世者来说,不可或缺,至关重要。这就难怪唐代的王梵志有如此真知灼见:“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将,语助词)金。”(《王梵志诗校辑》卷四)

  诚信不仅是令德之核心,是立身处世、人际交往、经济交往的基础,也是从政、创业之必须。先秦的荀子早就有言:“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不苟》)确实,“信以结之,则民不倍(背)”(《礼记·缁衣》)试想,一个官员、一个政权如果不讲诚信,哪来什么凝聚力和感召力?战国时的张仪口是心非,以六里地欺骗楚怀王,致使楚国大败;春秋时的晋惠公背信弃义,与秦国为敌,结果招致秦国征伐。这就是不诚不信的可悲结局。

  清代的周石藩在《共城从政录》一文中写道:“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这是人间关头(最关键、最重要的)。诚则为人,不诚则鬼……即人禽之所由判也,是以君子慎之。”他把是否诚信作为判别人与鬼、人与禽兽的重要依据,因此他规劝人们要审慎待之。

  诚信是一种品格、一种操守、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涵养。讲诚信,就必须“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采《袁氏世范·处己》)即要做到以信待人,不食其言,践诺不渝。诚信是双向性的,只有人人“心信得过”,“矢一片诚心”,方可和谐交往,达到双赢。

  就诚与信的关系而言,诚是信之基石,诚不笃则信难立,而信是诚的花朵,花不开则果不结。如果我们的企业、商人、官员都能禁绝虚伪,根除欺诈,提倡诚信无欺,断不至于会发生毒大米、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故,断不至于会发生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爱民,智无不及。诚信是为官者的通行证。让我们一起牢记这样一句箴言:“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马云的虚拟信用卡动了谁的奶酪


网络 2014-03-23 22:04:58

虚拟信用卡 暂停并非叫停


网络 2014-03-23 22:03:08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