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贷款不需要申请保证、抵押,不需要保证人,只要带上个人身份证前往信用社,报上大名,3万元贷款便可轻松到手。”日前,笔者在宾阳县洋桥镇采访,谈起到银行贷款一事,该镇朱头村56岁的潘秀清无比兴奋地说。
“如今,我们贷款不需要申请保证、抵押,不需要保证人,只要带上个人身份证前往信用社,报上大名,3万元贷款便可轻松到手。”日前,笔者在宾阳县洋桥镇采访,谈起到银行贷款一事,该镇朱头村56岁的潘秀清无比兴奋地说。
贷款如此轻松、方便,这是近年来宾阳县以洋桥镇为试点,探索“十户联保”制度,成功打造党群致富创先争优联合体的结果。
洋桥镇位于宾阳县东北部,共辖9个村(居)委,87个自然村(屯),总人口3万多人,其中壮族1.7万人,约占56.7%,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全镇面积110平方公里,有“九分畲地一分田”之称,群众收入主要靠种植糖蔗。几年前,由于没有支柱产业,洋桥镇一度是全县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之一,也曾因此导致了该镇农村信用款量不足,放出去的贷款收不回,使县信用联社有了撤销洋桥信用社营业点的想法。后经镇党委政府与群众的共同努力,营业点得以保留下来。经历了这次遭遇,从2002年开始,在该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洋桥镇结合实际努力打造新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努力通过“诚信”让农民脱贫,让洋桥致富。
让“诚信兴镇”建设工作初见成效的是“十户联保”制度。“十户联保”,即由10户人家形成一组,共同申请贷款,在规定期限内共同还清贷款,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如果联保小组中有某一户无法归还贷款,则由小组内的其他户帮还。
潘秀清老人告诉笔者,朱头村于2002年在全镇率先试点“十户联保”制度,刚开始全村仅有村干部和少数人家参与。次年,村民看到参保农户尝到了丰收甜头,便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十户联保”中来。
“‘十户联保’也不是一劳永逸,如参保的一户人家没有在规定期限内还清贷款,信用社将会拒绝该农户的下一次贷款申请。”潘秀清说。连接在信用社与参保农户,参保农户与参保农户之间的,就是一诺千金的“诚信”。信用社信任农户在规定期限内还清贷款,参保农户间互相监督,个人通过努力生产所得收入,不逃款不拖累小组其他农户。
经过近10年的积累,洋桥镇的农村信用秩序与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镇群众的诚信守法意识也得到不断增强,借贷形成了诚信互动的良好局面,还贷率每年均达99.5%以上。
据统计,洋桥镇2002年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为650万元,当年归还贷款637万元,至2009年共发放支农贷款2900多万元,今年以来发放支农贷款达6300多万元,农村信贷额位于全县各乡镇前列。去年4月,洋桥镇被金融部门评为“信用镇”,是广西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乡镇。
随着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逐年递增,洋桥镇也有了自己的支柱产业——甘蔗,有力地促进了洋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了解,2006年至今,洋桥镇甘蔗面积均保持在6.5万亩以上,年入厂原料蔗达30万吨以上,保持人均产蔗10吨以上,甘蔗种植面积、总产量、亩单产连续5年居宾阳县第一位。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