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次全民航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民航局有关人士透露,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曾在民航系统对飞行人员的资质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出来飞行经历不实,甚至飞行经历造假的多达200多人。(9月6日解放日报) 这是一个如此令人震惊的数字
在最近一次全民航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民航局有关人士透露,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曾在民航系统对飞行人员的资质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出来飞行经历不实,甚至飞行经历造假的多达200多人。(9月6日解放日报)
这是一个如此令人震惊的数字,因为飞行员对于飞行安全的重要性,显然是一个用脚思考都能意识到的问题。伊春空难之后,虽然原因至今没有定论,舆论却早已倾向于“人祸”,民航总局也曾表示,机长“经验不足、素质不过硬”可能是原因之一。200多名飞行员造假,在为这一“人祸”结论提供佐证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胆寒。作为普通人实在无法想象:“200造假飞行员”翱翔于祖国太空,这究竟是一个多大的安全隐患?
其实,更为可怕的是民航局对于飞行员造假的处理态度。2008年刚刚查出大批飞行员造假之时,也曾引起业内震动,有人甚至将其视为“民航系统的三聚氰胺事件”,以暗喻其危害程度。然而这件事的最终处理结果却是:非但那些负有“把关不严”等相关责任的部门和领导,无一人因此被问责,甚至对这200多名造假者的“处罚”,也不过是聊胜于无的“重新考核和评估”!
人们也许无从考证,当初“200造假飞行员”这一战果,是否把混匿于这一行业的污点人士全部揪了出来,但透过民航局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态度,我们却完全可以断定,由大检查而暴露出的这类安全隐患,非但没有在随后得到彻底清除,反而有可能因这种无形的“纵容”而继续存在乃至恶性膨胀着:既然造假的成本是零,谁还会在这方面引以为戒、严以律己呢?而一个造假泛滥的飞行员队伍,飞行安全又如何不被大打折扣?
人们还可以由此再作一些联想。对于飞行员这样极其关键的岗位人员,民航局都能秉持如此“宽松”的政策,我们还能期望其在管理的其他方面铁面无私、严格有加吗?有了这样的联想之后,人们对于李家祥局长感慨,为何伊春空难“飞行、机务和签派都出现薄弱环节”,自然就能够释然了:既然自己的管理“满身都是问题”,飞行安全又如何不“到处皆有隐患”?
200多名造假飞行员,恰如潜伏在民航安全中的一颗颗定时炸弹,固然让人心惊肉跳,而民航局通过飞行员造假事件所透露出的管理问题,无疑更让人不安,因为它才是孽生所有安全隐患的真正源头。如果民航局在安全大检查的同时,意识不到这一点并勇于改进,民航安全问题恐怕就永难清除。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