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经验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也有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正面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目前,中国正面临&
从历史经验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也有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正面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目前,中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潜在风险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涵义是指,“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一国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
按照世界银行2008年最新的收入分组,人均国民收入小于90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从906美元到11115美元左右,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又分为两个层次,在906美元到3595美元之间,为低中等收入国家,介于3596美元到11115美元为高中等收入国家。
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中等收入国家大都分布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欧洲和中亚以及中东和北非地区;高收入国家是美国、日本、西欧发达国家、澳洲以及中东产油国等。自从1989年以来,有16个经济体从发展中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而有四个高收入经济体从高收入国家沦为发展中国家。
从历史经验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也有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正面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例如,韩国在1980年时人均GDP是1645美元,到1983年时是2074美元,但1995年韩国人均GDP就已达到了11469美元。日本人均GDP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1976年就接近5000美元,到1984年,日本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和韩国都花了大约12年时间。
但也有许多国家长期以来未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1980年,菲律宾人均GDP是671美元,2006年是1123美元,如果把通货膨胀计算进去,人均收入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其他国家做得比较好的,像马来西亚在1980年的人均GDP是2022美元,在26年以后的2006年只达到5239美元。巴西在1987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2068美元,但是到了2006年也只有4369美元。智利在1980年已经达到2835美元,2006年则为6574美元。这里有许多类似的国家,虽然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努力,但一直冲不过11000美元的门槛。
目前,中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潜在风险。200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过3700美元,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预测,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近4000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危险区域,中国发展正面临着新的考验。
从长期看,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导致进入这个陷阱的根源主要来自政治、经济、人文精神三个方面,其中政治方面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
一是政治方面的原因,尤其是腐败问题。腐败导致形象工程和虚假工程,也会导致两极分化。同时,对权力若不能进行有效制约,很可能形成一种权贵社会结构,也就是金钱与权力互相勾结,共同瓜分社会的剩余价值;而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在收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将越来越与上流社会拉开差距,形成一个断裂,这样社会运行就将是十分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就需要在维持稳定方面投入较多成本,从而也就制约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提高。
二是来自人文精神方面的原因。面子意识和血缘意识浓重,办事处处讲关系,不讲规则,导致法治社会建设难上加难。尤其是缺乏诚信意识,危害更大。目前,面子、血缘、权力三者之间相互勾结,相互保护,共同构成了制约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三角形均衡,或三角形陷阱。在这个三角形均衡中,面子、血缘、权力,三点相互为对方提供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这里面子靠血缘和权力为支撑和保护,而血缘又靠面子和权力为坚强后盾,同时,权力又以面子和血缘为扩张手段和途径,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循环和嵌套的结构。在这个三角形陷阱中,实际的运行法则就是潜规则。中国社会经济运行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首先要跳出这个三角形陷阱。
三是来自经济方面的原因。虽然中国经济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高增长,但高增长主要体现在数量方面,而没有体现在质量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的高增长也带有一种虚胀的成分,如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和高投入与高污染的存在等都是虚胀的具体表现。
中国要想获得长期发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要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尤其要重点解决好政治体制改革和人文精神的改造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