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理财网统计显示,截至8月20日,本月发行的308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3.04%,创出年内新高。理财专家表示,在银监会关于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新规出台之后,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猛增,而其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般较高。此外,在存
第一理财网统计显示,截至8月20日,本月发行的308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3.04%,创出年内新高。理财专家表示,在银监会关于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新规出台之后,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猛增,而其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般较高。此外,在存量不多的情况下,银行也提高了存量信贷类理财产品的认购门槛,同时抬高了本月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在年内剩余时间里,随着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逐步淡出,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会越来越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会进一步提高,但风险也会同步增加,对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和风险判断与防范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
根据第一理财网统计,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在今年3月份达到2.98%高点之后就逐月回落,6月份触及2.57%低点后连续3个月走高,本月达到3.04%,再创年内新高。
随着本月中旬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出台,信贷类理财产品彻底宣告出局。为填补高收益率产品的空缺,本月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大幅增加。以上周为例,据普益财富统计,上周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市场占比回落至50%以下,而结构性理财产品则出现大幅上涨,发行数为28款,较前一周增加20款,市场占比为15.73%。
众所周知,由于产品设计的特殊性,单从最高预期收益率看,结构性产品确有其优势。如花旗银行前不久发行一款“挂钩中国和新加坡指数基金”1年期人民币的结构性产品,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37%;恒生银行近期发行的一款股票挂钩部分保本美元理财产品,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也达36%。但理财专家表示,这种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看上去很美,但到期能否真正实现还是要打个问号。而近年来结构性产品发生“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并不少见,仅今年就已有约20款银行结构性产品出现了“零收益”。
对于未来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理财专家认为,在结构性理财产品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预期收益率也会随之大幅度提升,同时带来的还有投资风险的加大和投资门槛的提高,尤其是那些挂钩股票、黄金、汇率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通常被认为是高风险产品,对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和风险判断与防范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