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播撒诚信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绿化”宁夏

来源:金融时报 2010-08-23 10:23:05

站在银川平原向西遥望,一眼就能看到巍峨的贺兰山,它犹如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住漫漫黄沙和滚滚寒流。如今,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宁夏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诚信建设就像贺兰山一样,有力阻挡了恶意逃债、违约等失信行为,在全区形成了一个讲诚信光

  站在银川平原向西遥望,一眼就能看到巍峨的贺兰山,它犹如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住漫漫黄沙和滚滚寒流。如今,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宁夏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诚信建设就像贺兰山一样,有力阻挡了恶意逃债、违约等失信行为,在全区形成了一个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耻辱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并以此为宁夏引来八方投资兴业宾客,宁夏的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做一个诚信小公民

  “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爸爸和我说诚信……”

  今年6月1日,在宁夏南部山区,由人行固原市隆德县支行与沙塘镇马河村“农村征信宣传工作站”共同组织开展的马河小学“做一个诚信小公民”主题演讲比赛上,15位小选手结合“信用从娃娃抓起”、“爸爸和我说诚信”等话题,讲述“诚信”、“信用”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这场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引来马河村民近百人的观看,小选手们的精彩演讲博得村民们阵阵掌声。

  “过去村民由于诚信意识淡薄,很难贷到款,即使能贷到,也只有几百元。自从我们马河村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以后,村里的一些养殖大户最多可以从农村信用联社贷到10万元。”马河村支部书记对记者高兴地说,2003年以前,马河村村民人均年收入才2100多元,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后,村民从金融机构获得了大量的贷款,积极开展生产发展经济,200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了2900元。

  隆德县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仅仅是宁夏全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一个细小亮点,但却为我们展示出一条“知信——讲信——金融机构授信——农民珍信”的良性循环路径。

  近年来,在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人行银川中心支行积极推动,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采取多种措施,标本兼治,使全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为进一步维护和促进全区金融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早在2006年7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就转发了人行银川中支制定的《加强全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全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意见》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组织领导、职责分工以及建立工作机制等方面作出了安排。自治区人民银行系统、各金融机构、有关职能部门以构建诚信环境为重点,以增加贷款有效投放为中心,以信用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

  截至2010年6月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49亿元,比年初增加28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15亿元,比年初增加287亿元。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不良贷款比率从2000年的28.1%下降到2009年末的1.8%。实现利润由2000年亏损2.8亿元发展到2009年末的盈利36.9亿元。

  机制促合力

  为使全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行银川中心支行首先从建立机制上入手,形成合力。一是建立了由地方党政主导、人民银行参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自治区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逐步形成了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工作合力。

  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在化解和处置“德隆风波”引发的地方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债权、打击金融犯罪、建立经济金融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二是建立以信用征信、信用评价、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机制。人行银川中支会同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针对一些企业恶意逃债、违约、欺诈、假冒伪劣等失信现象,通过采取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机制,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在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失信行为的同时,督促和引导企业、个人依法经营,诚信立业,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是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在人行银川中支的推动下,于2004年建立了“宁夏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为协调和沟通监管信息,交流有关情况搭建了平台。四是建立了以公安厅、人行反洗钱工作联络协调机制和金融监管部门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完成了大额数据接口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反假币工作协调机制。五是向金融办发文建议,并于2009年10月成立了由金融服务办公室牵头,18家区级单位和17家金融机构为成员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机制,更大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金融组织运行的良性互动。同时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

  找准切入点

  平罗县,位于宁夏平原北部的石嘴山市,属典型的农业大县,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平罗县的发展。“要想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就必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平罗县农村信用联社的李书记向记者谈着他对发展平罗的看法。

  近年来,平罗县联社切实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信贷支农的切入点,积极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今年6月18日,由自治区团委、人行银川中支主办的“宁夏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启动大会”在平罗县揭牌,平罗县的10位农村青年被授予信用户评定证书,并得到了农村信用联社的贷款支持。

  过去平罗县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农民对征信知识了解不深,从而造成信用环境欠佳,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人行平罗县支行紧紧围绕“三农”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在上级行和县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建立农村征信宣传站,加大征信知识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去年,由人行石嘴山中支主持开发的农村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在平罗县运行以来,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户信用档案纸制、信贷人员手工操作等局面。目前,平罗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姚伏信用社已顺利采集农户信息700余户,约占其贷款总数的52%,为全民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而地处宁夏中部的同心县,金融生态问题突出。为此,人行同心支行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建金融生态县工作,积极推动信用村镇建设,营造诚信同心氛围,为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夯实基础。该支行先后建立健全了各类信用管理办法、信用监督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实现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搭建金融、工商、税务、公安、法院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探索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行业共享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多层次的信用村镇、信用社区、信用企业、信用个人的创建评比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对诚信典型提供优惠的金融服务,发挥信用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十年来,通过信用村镇建设,同心县从2000年的一个信用村,550个信用户,累计贷款540万元,发展到2009年的17个信用村,5100个信用户,累计贷款达到2.17亿元,促进了同心县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推动生态建设深入发展

  为总结交流先进经验,强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发展,在人行银川中支的积极协调和充分准备下,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早在2008年11月,自治区政府就召开了全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座谈会。22个区级部门、单位负责人;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各金融机构分管领导及业务负责人;部分单位、企业负责人等近200人参加了会议。同时,由银川中支金融稳定处牵头,联合自治区金融办制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得到自治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并于2010年2月12日向全区批转实施。决定从2010年起,每两年对宁夏各地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一次评价考核。把全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这有助于宁夏继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使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几年来,通过多手段、多措施的建设工作,全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市,为改变严重的逃废债金融恶化环境,人行固原中心支行从重建信用环境,打造信用基础入手,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和贷款人合力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截至2009年末,固原市经济增速已跃居全区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13.94元,比2000年翻了近2倍。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60亿元大关(其中信用社为27亿元),比2008年增加25.74亿元。全市贷款到期清收率由2000年的35%提高到95%,共清收历年拖欠贷款2150万元。全市金融机构也于2008年首次实现整体盈利,2009年盈利1.85亿元,实现历史最高水平。

  10年两次危机,但都没有动摇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这再一次检验了西部大开发的阶段性成果,也印证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远见。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昆明市规划局约谈三家失信设计机构


行走春城 2018-02-24 11:09:5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