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株洲买房可贷款 信用不良者除外

来源:株洲晚报 2010-07-23 16:25:25

贷款量“井喷”的背后,是市民购房对贷款的依赖,而记者从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了解到,部分市民因个人信用记录有问题,在申请房贷时被拒绝,导致购房计划泡汤。   半年214人申请银行贷款被拒   石峰区某企业的职

   贷款量“井喷”的背后,是市民购房对贷款的依赖,而记者从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了解到,部分市民因个人信用记录有问题,在申请房贷时被拒绝,导致购房计划泡汤。

  半年214人申请银行贷款被拒

  石峰区某企业的职工周先生,计划今年购买自己的首套房,他凑足了两成首付款后,到银行申请按揭贷款,结果却被银行告知:信用卡还款逾期多次,信用记录不良,银行拒绝发放贷款。“没办法一次性付清房款,又贷不到款。”这下可把周先生给急坏了。

  遇到这种麻烦的市民不是个别。目前我市已建立100多万份个人征信档案,日均查询达近3000笔,征信档案成为市民贷款的“敲门砖”。

  据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金融生态办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各商业银行累计接到个人贷款申请8622笔,除部分经营贷款外,在消费贷款中购房贷款占86%,其中有214笔因申请者有不良信用记录被拒。

  而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自2007年8月开通个人征信系统查询以来,到去年年底累计查询量达5731笔,拒绝383人,拒贷金额达7660万元。

  留信用污点,“糊涂虫”居多

  申请房贷同样遭拒的王小姐,在人民银行查询个人信用记录才发现,她自己有2张信用卡,经常用于网上购物,两年下来逾期还款的记录总共有20多次。“当时根本没意识到,刷卡透支逾期还款会有多大的影响。”她在某个商业银行开的一张透支卡,出现过多次逾期还款现象,有一次使用的金额较大,逾期还款时间长达3个多月,账户被冻结了。后来一次性把钱还清,卡又经审核开通了。

  她回想,逾期最久的那一次是因为家里出了点事、资金不足拖了几个月才还上的,还有一次是因为去外地出差错过了还款日期,但导致逾期最多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粗心”,忘记了具体的还款时间。

  金融生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情况下,市民使用信用卡透支或银行按揭贷款,都会出现个人信用记录,如果出现连续3次或累计6次的逾期还款记录,在再次办理贷款业务时就会被银行拒绝。信用记录中只会客观记录市民每次逾期未还款的情况,不会作出评价,逾期几天、未还金额在多少之内才算不良记录,各银行认定结果会存在少许差异。“不少市民,因粗心或意识不强,错过了还款时间。”该负责人说,这样因粗心留“污点”的市民占了不少。

  当然,也有部分市民的不良记录系“恶意”造成。比如,有些市民贷款购买了商铺,企图“以租养贷款”,用每月出租门面的租金来支付贷款的月供,但可能因市场整体没做起来,门面租不出去,收不到租金,就长期拒绝还款。“有这种记录的,恐怕所有银行都会对他亮红灯。”

  积极“去污”,可重新获得信任

  个人信用报告主要由央行征信中心负责提供,主要记录个人基本信息、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和信用报告查询记录等。信用报告中的信息来自贷款机构、行政执法部门和电信等提供先消费后付款服务的公用事业单位等。

  征信系统全国联网,无论在市内哪个银行网点或住房公积金中心,甚至全国的任何一个银行网点,都可以查到申请贷款者的个人信用报告。

  如果有了不良信用记录,是否可以修改、删除?该负责人介绍,由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良记录无法更改,但如果是因银行操作失误造成的,可在提出异议申请后,由当事银行提交上海征信中心请求修改。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市民的个人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办理信用卡、恶意透支等,可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

  “有人在使用信用卡出现不良记录后,就立刻注销,这并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该负责人表示,出现不良记录后,市民应努力对信用记录进行改善。首先应该将欠款还清,在今后的使用中随时关注还款情况,保证不再出现逾期情况。“现在购房申请贷款,一般只提取最近24个月内的信用情况。”在出现不良信用记录后,及时建立起新的良好信用记录,仍可重新获得银行信任。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北京:诚信奖励失信惩戒双管齐下


互联网 2017-05-05 10:44:58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