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理财产品投资误区

来源:中国金融在线 2010-06-24 22:41:47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至今,呈现出几何级数上涨态势。然而,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却并未随着产品发行数量的飙升而大幅提高。相反,部分投资者依然将银行理财产品等同于定期存款、认为预期收益就应该是到期的实际收益、相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就等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至今,呈现出几何级数上涨态势。然而,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却并未随着产品发行数量的飙升而大幅提高。相反,部分投资者依然将银行理财产品等同于定期存款、认为预期收益就应该是到期的实际收益、相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就等同于产品合同书中的标准条款。

  银行理财产品给普通投资者的第一感觉就是种类太复杂,数量太多,合同难以看懂。诸如此类的认识误区还有很多,久而久之甚至给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银行理财≠储蓄存款

  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风险收益水平介于储蓄存款和股票投资之间的多样化投融资工具。既然是投资,那就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既然有风险,那就需进行谨慎投资。所以在投资过程中,投资不仅有可能得不到任何收益,还有可能会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其投资本金。而储蓄存款则是零风险收益固定的,投资者到期一定会得到储蓄存款的本息。

  预期收益≠实际收益

  在实际投资中,一般很难实现产品说明书中的预期最高收益,且预期收益一般以年化收益率展示,如某款3个月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5%,则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仅为1.25%。另外,潜在的费税因素也需要考虑。如果扣除预期最高收益中的费税因素,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将远远低于预期最高收益。而外币产品的汇率因素也不能忽略。如某款产品虽然到期实现了预期最高收益,但投资币种汇率水平的大幅下跌也会导致产品的实际收益远远低于预期最高收益,即"赚得预期收益,但未赚得实际收益"。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