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保障食品安全不仅是执法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实施食品行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食品行业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以制定
一、食品安全是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食品安全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应该说,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日渐完善,食品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食品行业安全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在中央“扩内需”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和国内需求的拉动下,食品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2009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7万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工业增加值增长15.2%;实现利润3058亿元(含烟草行业),同比增长18.6%,均高于全国工业增幅。特别是因“三鹿奶粉”事件受到重创的乳制品行业,2009年乳制品产量增长13.5%,产值增长12.4%,呈现了全面恢复的态势。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的情况下,食品工业的平稳较快增长,为中央“保增长、扩内需”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我们也应清醒看到,食品安全仍存在诸多问题,对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仍很突出,如食品原料种植(养殖)方式落后,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尚需进一步加强等。对于食品加工行业而言,一是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布局不尽合理,发展不协调;二是企业管理水平偏低,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亟待加强;三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诚信,甚至见利忘义。近期部分地区发生的“问题奶粉”事件,再次反映出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和监管,更重要的是强化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加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和生产者诚信体系建设。
二、诚信体系建设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是保障食品安全、实现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立业之本。通过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完善企业诚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诚信经营行为,营造企业诚信环境,对于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对诚信建设历来重视,“三鹿奶粉”事件更是将诚信建设摆上了重要日程。2008年10月,温家宝总理作出“抓住贯彻《食品安全法》之机,从立法、监管、诚信等各个环节入手,系统而有序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批示,要求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全面建立食品行业生产者诚信体系。国务院印发的《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以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均明确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近些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针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已开展了相关工作,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但由于诚信管理资源分散、部门间不能形成合力、信息资源未实现共享、推动机制形成滞后等问题,致使企业积极性不高,成效不显著。针对这些问题,我部对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反复研究,明确了工作定位。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法律为依据。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依法履行行业管理职能,依法落实企业食品安全责任,依法实施专项整治,依法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二是质量为核心。针对食品安全中的突出问题,明确诚信体系建设要以加强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落实工业行业管理部门职能;三是企业是关键。诚信体系建设关键在企业,要突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重点是建立企业的诚信管理制度体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诚信实践活动;四是制度要先行。诚信体系建设要制度先行,明确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诚信信息征集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制度,逐步形成企业诚信建设的长效机制;五是责任要明确。要明确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职责。政府主要是通过诚信立法、制定标准、出台政策、搭建信息平台等实施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则主要是组织开展诚信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实施国家标准,组织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加强行业质量诚信宣传;企业重在增强诚信意识,建立诚信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开展诚信自查自纠;六是要合力推动。食品诚信体系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合力推动。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由有关部门联合印发,指导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食品企业共同落实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根据以上定位,我们形成了“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政府指导推动,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起“以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惩奖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
在部党组的重视和支持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发布指导意见。2009年12月30日,我部会同发改、监察、农业、卫生、商务、质检、工商、人民银行和食品药品监管等10部门发布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纲领性文件;二是组织开展试点。选择了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黑龙江省乳制品行业和河南省肉类加工行业作为诚信试点,两省政府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均形成了以省长牵头的工作推进机制,使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如河南漯河市在诚信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漯河食品”公共品牌的方案,使诚信建设向纵深发展,成为全国食品行业的表率。鉴于食品安全责任重大,诚信建设工作也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有多个省份提出要参加试点。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初步考虑在粮油加工、罐头、饮料和酒类等行业选择适当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三是制定文本文件。为确保诚信建设有章可循,我们从推进企业诚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入手,制定并即将发布《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要求》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两个行业标准,组织编写《乳制品企业诚信体系建立及实施指南》和《肉类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立及实施指南》两本培训教材,着手制定《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等文本文件;四是搭建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黑龙江省诚信龙江网和河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比较到位的基础,率先在黑龙江、河南开展乳制品、肉类加工的数据规范和平台建设;五是开展诚信培训。在诚信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试点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的培训工作。下一步将组织开展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重点企业的系统培训;六是加强能力建设。去年,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审核了食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897项,安排中央财政贴息资金18.6亿元。2010年将重点支持诚信试点企业质量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七是加大宣传营造诚信氛围。支持并参与组织开展“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
三、对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为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稳步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建议:
一是建立部际协调工作机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构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下,加强沟通和协作配合,并建立统一、高效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共同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根据工作要求,我部将重点做好牵头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目前,各相关部门在对食品企业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企业信息,并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统,但存在信息资源相对封闭,无法形成资源整合,难以全面反映企业诚信状况的局面。希望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整合现有各部门的相关信息,定期汇总并报送我部筹建的诚信体系建设信息平台,以便形成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三是建立诚信宣传教育机制。由宣传部门牵头,制订方案,落实措施,跟踪效果。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配合做好诚信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良好氛围。
四是建立诚信奖惩保障机制。各相关部门要研究制订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诚信评价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使评价结果有效、有力。同时,要结合各自职责加大对企业诚信体系建立情况的督促检查,全面保障诚信建设顺利有效开展。
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加强协作,狠抓落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一定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定能为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做出积极的贡献。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