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券商理财:牛市不牛熊市不熊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05-29 11:22:55

自2005年首只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诞生以来,券商集合理财业务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回顾近几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波动明显小于大盘和公募基金,呈现出“牛市不牛、熊市不熊”的特征。

  自2005年首只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诞生以来,券商集合理财业务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回顾近几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波动明显小于大盘和公募基金,呈现出“牛市不牛、熊市不熊”的特征。

  波动小于基金和大盘

  截至5月底,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队伍已扩容至111只,管理份额超过1000亿份。英大证券资产管理部的统计显示,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偏股型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包括股票型集合计划、混合型集合计划以及FOF)的平均净值增长为95.00%,收益最高的涨幅为142.43%,最低的仅为31.50%,明显跑输偏股型基金(包括混合型基金和普通股票型基金)106.53%的平均收益率,更落后沪深300指数161.55%的涨幅。但在2008年的熊市急跌中,17只偏股型集合理财计划的平均净值缩水仅37.27%,表现最好的产品净值跌幅不到1%,远远跑赢了下跌近7成的大盘,也优于偏股型基金-42.70%的平均净值表现。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偏股型集合理财计划的平均涨幅为38.08%,再次落后于偏股型基金51%的平均收益率,更跑输大盘94.62%的涨幅。

  在今年的震荡市中,偏股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则再次跑赢了偏股型基金和大盘。在股市经历牛熊变换的这几年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熊市抗跌、牛市落后的特征也轮番上演。

  投研实力不足拖后腿

  “成也仓位,败也仓位。”深圳一家券商的资产管理负责人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之所以在熊市比较抗跌,主要是由于仓位配置灵活的特性让它们可以迅速减仓,不论是混合型还是股票型集合计划,其权益类仓位下限普遍为0,使其在遭遇市场下跌时,可以降低股票仓位,甚至完全空仓,而股票型基金由于受制于60%仓位下限的限制,在市场下跌时不得不持有股票。

  与公募基金相比,券商集合计划的规模较小。2007至2009年底,券商集合计划的平均规模分别为22.26、14、11.41亿份,而同期偏股型基金平均规模为64.54、58.64、44.05亿份,相对较小的规模使券商集合理财计划能在短时间内对仓位进行调整,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此外,券商集合理财计划通常每周或者每月一次开放申购赎回,有利于集合计划在一定时期内规模保持稳定,投资经理可以不受申购赎回的影响,专注于长期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而且也不需保有部分现金应对赎回,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不过,也正是因为熊市减仓迅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市场突然转牛之际往往加仓缓慢,容易跑输基金。一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经理向记者解释道,在熊市转牛市的时候,大部分投资经理是不敢迅速加仓的,更不敢满仓操作,而基金因为有最低仓位限制,原来仓位就不低,所以净值反弹起来也比较快。

  此外,券商资产管理部门的投研实力不足也是集合理财产品牛市落后的一大原因。据记者了解,券商资管部门的投研队伍大多在10-20人左右,远远落后于基金公司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投研团队,券商资管部门去上市公司调研的机会和时间明显少于基金公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牛市中投资经理挖掘大牛股的能力。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