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浅析信用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10-04-15 22:28:14

摘要:信用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社会经济发展了,让市场主体从讲诚信中真正获益,信用建设才真正具有号召力和说服力。本文通过对当地信用环境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探讨,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从思想认识教育、制度建设、政府行

   摘要:信用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社会经济发展了,让市场主体从讲诚信中真正获益,信用建设才真正具有号召力和说服力。本文通过对当地信用环境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探讨,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从思想认识教育、制度建设、政府行为等方面探讨信用环境建设应采取的对策及建议,以力求促进当地和谐的信用环境的构建。

    关键词:信用建设;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因为从一定角度上,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规则,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在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中,才能确保资金循环的链条不中断,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也才能得到有效发挥。为此,笔者试从我县信用环境建设情况作出如下调研和浅析探讨。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社会信用观念存在缺失。在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存在着认识上的局限和不良习俗的惯性以及对利益的片面追求,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信用观念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违约、违规、逃债、赖帐、甚至诈骗等失信现象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笔者试对诚实守信的问题随机对100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

    对100位受访者诚实守信情况随机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受教育程度 人 数 你认为是否应诚实守信 你有过失信行为吗

     应该 看情况 无所谓 没有 偶尔 经常

    大专及以上学历 17 3 13 1 6 8 3

    高中(中专) 35 20 12 3 8 21 6

    初中及以下 48 24 16 8 14 26 8

    占 比 47 41 12 28 55 17

    从以上不完全的随机调查中可知,在“你认为是否应诚实守信”问题上,回答“应该”的占47%,“看情况”的占41%,“无所谓”的占12%;在“你有过失信行为吗”问题上,回答“没有”的占28%,“偶尔”的占55%,“经常”的占17%。从总的情况看,虽然对“诚实守信”抱“无所谓”态度的只是少数,但回答“应该”的并没有超过半数,且有过“偶尔失信”和“经常失信”行为的占72%,说明社会信用观念目前存在缺失和信用环境的恶化。

    1.2,拖欠、逃废甚至诈骗银行债务行为较为严重。通过对靖州县农村信用社调查了解到,截至2009年9月末,全县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34419万元,按五类分类统计,有不良贷款11672万元,占比为33.91%,明显高于上级监管部门5%的监管比例。对于企业欠贷情况,政府干预因素占相当大的比重。最为明显的,如靖州县金宏水泥有限公司,存在严重失信,逃避信用社监督行为。至目前已欠信用社贷款2530万元,本息多年未还,还一再通过政府部门以保稳定、保项目为名施压,要求继续贷款。 靖州县鸿运总公司原欠信用社贷款244万元,2006年县政府为做好20周年县庆接待任务,出面协调转据后捆绑新增贷款500万元,用于新建鸿运梅林宾馆,现仍然本息未还,以各种理由拖欠贷款。县外贸公司长期拖欠信用社贷款562万元,已形成不良,现该公司早已破产倒闭,抵贷资产如门面被该公司强行以安置下岗退休人员为由而变卖,所剩资产已资不抵债,且受各种因素影响,现一直未能得到破产变现处理。靖州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自90年代初以来,由政府部门出面多次贷款用于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已累计欠贷款415.2万元,现均已形成不良贷款,但政府部门仍在要求继续追加贷款,用于县城项目开发。

    对于个人欠贷情况,较明显的,如该县铺口乡集中村村民周顺山采取各种诈骗手段在该县信用社多处贷款 万元,现已全部形成不良,无法落实债权,他本人已被判刑。如新厂乡 村村民,采取各种手段骗取信誉,套取信用社贷款 万元之后,便音信沓无,多年无法取得联系。

    由于社会诚信缺失,拖欠贷款行为严重,造成银行部门“惜贷”、“惧贷”,企业和个人经营面临“断奶”、“停血”,借贷双方的“两败俱伤”,直接导致了社会经济的梗滞和社会矛盾的突显,严重影响了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1.3,构建社会诚信的制度不健全。法律制度上的不健全,社会约束和监督机制上的弱化,社会道德培育和倡导机制上的缺失,直接导致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一是政策和政府政绩考核的片面性。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企业破产法明显存在着对破产企业的袒护,破产实际上就是破银行的产。还有就是政府部门为了税收和政绩,存在片面的以税收论“英雄”的行为,迫使银行部门向企业“输血”救济,而银监部门又在不断地发出风险警示,致使银行进退两难。如县金宏水泥有限公司,只要企业能“冒烟”,就是长期拖欠和“挤占”贷款交税,政府也就很少过问,未能给企业压力。二是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的纵容。如靖州金宏水泥有限公司原为靖州县水泥总厂,属政府向县信用联社协调贷款兴办的县集体企业,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面临倒闭。于2005年实施改制转为民营,但政府部门并未邀请通知信用联社参与改制工作,致使几乎完全靠信用社贷款经营的该企业债务悬空,无法落实还款措施和信用社的监督。三是金融债权案件执行难。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是对社会信用缺失现象在法律制度上的直接纵容。往往赢了官司,赔了钱,得罪了借款户,却贷款收不回,还要垫付诉讼费,依法变成了“无法”,失去了依法执行的效力及严肃性和威慑性。据调查,该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中,通过法律程序已起诉但无法执行到位的有21户,金额为1152万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9.87%,现已垫付各种诉讼费 万元无法落实。

    1.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落后。据调查,该县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未能实现各单位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存在贷款户在信用社或在它行多次贷款情况,且未能与工商、税务、法院、新闻媒体、质检、公安、劳动、人事、纪检、监察等社会相关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监督和约束,以实现全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合制裁,督促欠贷户的诚实守信。

    2、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主观上信用观念的缺失,拖帐赖帐的故意,也有客观上因素的促成。

    2.1,地方政府部门管理上的欠缺。地方政府往往存在着为保持和维护社会稳定,片面以税收论“英雄”,以多上项目为政绩的观念,在上项目贷款时拍胸脯,银行催款还贷时拍屁股现象,在银行部门依法起诉破产时,对企业逃避债务行为一定程度上又给予容忍和保护,造成银行部门左右为难。

    2.2,现行户籍制度的放开。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行户籍制度的放开,外出务工者增多,人员流动性不断加大,造成贷款户联系难,催收难,给一些蓄意逃帐、赖帐的欠贷户提供了借口。往往一年半载难得碰上一次面,有的甚至举家外迁,无法联系。

    2.3,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一是社会就业环境不佳,就业压力大。找工作难,找稳定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造成工作不稳定、社会收入少,生存环境差,无能力履行还贷。二是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不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要应付入不敷出的高房价、高教育费用、高医疗费用、高生活费用开支,其超负荷的生活压力,实在让人不堪重负。

    2.4,个人文化素养和金融知识的欠缺。有些人由于受文化教育层次低,文化知识及素养的欠缺,造成法纪观念的淡薄和个人道德品质上的缺失,视诚信为儿戏和虚无,内心潜意识里贪占思想的充斥。再者,一些边远农村地区受环境的局限,存在对现代金融知识知之甚少,只知道现金交易,或出于对目前社会上银行卡诈骗案件的恐惧,无法及时完成履行诚信的职责和义务。

    3、对策及建议

    3.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由政府主导,加大宣传,大造舆论,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信用环境。诚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一是要发动全社会自觉树立诚信观念,从小学抓起,将诚信教育作为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之深入人心。二是要大张其鼓地对社会诚信行为予以表彰,对失信行为予以批评教育、经济处罚、行政处理和法律制裁。三是要加大全社会对诚信行为的有效监督,实行诚信记录存档备查管理机制。

    3.2,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加强对金融债权的法律保护。

    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和执法体系,要确保制度的完善性,执法的严肃性和威慑性,如同国有资产管理一样,加强对金融债权的法律保护。近日,笔者从媒体上得知:最高法院拟出台对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令以应对执行难,可见最高法院破解“执行难”的决心和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此举在当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笔者相信,随着国家各项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逃废债务、失信违约的行为,如偷税漏税一样,必将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

    3.3,打造诚信政府,为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信用环境。

    信用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人)从讲诚信中真正获益,信用建设才真正具有号召力和说服力。一是政府部门应建立制约机制,将个人诚信情况,作为个人就业、晋升、迁移调动、享受社会福利等监督政审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和内容。二是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加强配合,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政府各职能部门协同加强诚信的监督和制约,减少和杜绝一方制约、一方放行、各自为政的行为,促进信用环境的优化。三是积极营造信用环境,减少地方保护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不隐瞒护短,迫使市场主体将诚信作为其自觉行为。四是推动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机制的建设,积极为市场主体的融资排忧解难,努力实现银、企(个人)、社会“三赢”。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民航15种行为将上“黑名单”


互联网 2018-01-01 12:31:00

2017全国两会热点


2017-03-11 23:08:00

315揭秘:民航四大潜规则


2015-03-15 22:20:00

[2014央视315晚会]洗不净的尼康D600


网络 2014-03-15 21:09:3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