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与往年办法相比,特别添加了在报名提供材料时要签订诚信承诺书的内容。 (3月29日《京华时报》) 高考作弊,绝不是考生一个人在“战斗”,无论是考场上的作弊,还是民
近日,教育部发布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与往年办法相比,特别添加了在报名提供材料时要签订诚信承诺书的内容。
(3月29日《京华时报》)
高考作弊,绝不是考生一个人在“战斗”,无论是考场上的作弊,还是民族身份之类的造假,起主导作用的恰恰是考生背后的一群人:家长、教师、政府官员……如果仅仅是考生一个人签订了诚信承诺书,显然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
诚信承诺书,其实是建立在道德自律的基础之上。问题是,有多少人会拿诚信承诺书当回事?高考作弊的背后是利益的纠结。既有家长的利益呈现,更有当地官员的“政绩”渴求。例如松原高考舞弊成风,一些考生家长花钱买场;一些监考老师对作弊者睁只眼闭只眼;更有好学生花钱买保护以免考场上被打扰。
诚信承诺书会不会成为一种书写形式?这是个问题。晨风
警惕公务员“官兵分道”后的利益均沾
深圳近日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将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类,后两类建立独立的晋升渠道,待遇与行政级别脱钩,不再走“官道”。
(3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深圳市公务改革的初衷是“脱官帽”,但不可否认的是以“金钱补偿”为代价的。大量公务员(约七成比例)一旦不走“官道”,必然会在经济上直接受益,因为,在没有相应官位所带来的利益前提下,改革者必然以其他类利益予以“补偿”。目前按照设计的薪金标准来看,七级执法人员的底薪约7000元,而最高竟然高达1.5万元。也就是说,无论怎样的改革,即使以后这些公务员“无官可当”,他们依然“不吃亏”。不但工资收入和福利水平一点不降,反而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减掉约七成的不走“官道”的公务员后,剩下的近三成公务员因为竞争者稀少,实际上晋升的通路已基本畅通无阻。“当官”、“当大官”将变得相对容易起来,“天花板”现象有望解决,这虽然是改革设计者所希望达到的,但是实际上让这部分公务员同样因改革而获益。
这次改革的最终“买单”者是公共财政,是让纳税人为此多掏了钱、多付出了代价,而社会公众却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恐怕也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