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虚假广告屡禁不止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痼疾。陷入“信用危机”、靠透支诚信获得眼前利益的电视购物,损害的不只是消费者的权益,最终受伤的还是整个产业链利益 近年来,电视购物越来越为民众所知,各大电视台在广告
电视购物虚假广告屡禁不止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痼疾。陷入“信用危机”、靠透支诚信获得眼前利益的电视购物,损害的不只是消费者的权益,最终受伤的还是整个产业链利益
近年来,电视购物越来越为民众所知,各大电视台在广告时间也频频出现电视购物,其中导购人员声嘶力竭地卖力推荐总是可以打动一些观众,调起观众的购买欲望。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随着电视购物影响力的日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消费纠纷也日益增多。
据南京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副主任卞元清介绍,去年工商局销售服务中心关于电视直销投诉有221件,比前年增长了6倍!“电视购物因频陷‘虚假门’,成为消费者的投诉热点。”由此可见,电视购物的透支诚信已经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电视购物频被骗
据《现代快报》报道,近日,家住南京的李先生遭遇了电视购物的连环骗局。3月7日,李先生在广东某台的电视购物节目中,看到一条十分诱人的广告。广告中的某手机款式新颖,各种功能一应俱全,关键是价格便宜,原来一款3990元,现在厂家促销只要399元,加上运费也不过438元!李先生当即订购了一台。3月9日下午2点,快递送到。付款后,李先生打开盒子时却发现,里面是一堆没有任何标识的“三无化妆品”。大呼上当的李先生立刻追下楼快递员已不见踪影。李先生发现快递单上根本看不到快递公司的名称,电话留的也都是空号。原以为事情到此为止,结果没想到,几天后,另外一家快递公司的人上门,称给他投递一款“新苹果”手机。李先生以为商家良心发现,重新给他寄了一部,打算欣然接受。不料,快递员还是叫他给钱。
事实上,李先生并不是此类事件惟一的受害者,遭遇电视购物骗局的消费者的数量与日俱增,不少消费者都是被电视购物导购员天花乱坠的介绍所吸引,立即付款订购了产品,但之后就发生了一系列不愉快。要么就是从此人去楼空,货财两失;要么就是寄来的不是原先订购的产品;要么寄来的产品有明显质量问题,投诉无门。更令消费者头疼的是,电视购物受骗后想要维权,更是难上加难。
透支诚信谁最受伤
如今,虚假广告泛滥的电视购物靠透支诚信暂时获得了眼前的蝇头小利。然而长此以往,乱象丛生的电视购物最终透支的将是电视台的公信力和整个电视购物行业的生存空间。
在虚假广告中消费者的利益首当其冲受到严重侵犯。电视购物行业进入中国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却始终没有制定相关的健全法律对这个行业进行约束,大多数采取的都是事后补救的方式。这种监管上的漏洞使得电视购物骗局越发猖獗,消费者的利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就电视台方面而言,去年9月由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和居家购物节目管理的通知》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但是,电视购物受骗上当的现象依然频频发生。据了解,相关部门曾经就一些电视购物短片下过“禁播令”,但是却成为一纸空文。很多电视台为了谋取暴利,对“禁播令”熟视无睹,或者就是将短片换一种形式播出,这更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不少消费者本着对电视台的信任而购买了电视购物的产品,但是却依然遭遇骗局,这从某种意义上也使得电视台的公信力受到了损害,对电视机构本身带来了不良影响。
然而最终受伤的还是行业本身。据有关数据表明,电视购物这个行业很大程度上已不被消费者所信任。面对当前电视购物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多消费者表示即使价格便宜他们也不会选择电视购物。长此以往,选择电视购物的人群将日渐减少,电视购物这个行业的存亡面临着考验。
杜绝电视购物骗局
现如今,电视购物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各方的普遍关注,对于有关部门而言,应该要加大对电视购物虚假广告的整治力度,对不法分子产生震慑力。据有关媒体报道,“3·15”期间,天津工商部门开展了电视购物专项治理行动,对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严惩。
同时,还应增强地方广播电视机构及其直接主管上级单位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使广播电视机构相关负责人能够切实为人民群众考虑,不能因为自身利益而使广播电视机构公信力受到损害,更不能使广大观众蒙受损失。
更为迫切的是,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电视购物行业,使得执法者有法可依,电视购物商有法必依。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隆鑫集团董事长涂建华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对多类严重误导消费者广告的规制的建议》,就提出:在《广告法》修订中,应将其纳入规制范围,强化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并希望全国人大、国务院对此项工作的进程和细节予以关注。
作为消费者,更应理性对待电视购物,加强法律常识学习,增强维权意识,提高自身保护能力。在面对电视购物时,要注意辨别和选择,不被低价所诱惑。付款之前一定要检查产品,一旦发现产品存在问题,可以拒绝付款,尽量避免先付款后收货。在购物时最好选择本地有代理或销售点的经销商,一旦发生纠纷,可就近解决。最后,要保管好相关凭证,最好让商家将承诺落实到书面上,如若发生问题,可以作为凭据向当地工商部门进行投诉,及时维权。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