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杠杆型基金”、“海外指数基金”、“行业风格指数基金”等等,2010年开端基金业层出不穷的新面孔,让市场见识了新基金发行的疯狂“创新”势
“分级杠杆型基金”、“海外指数基金”、“行业风格指数基金”等等,2010年开端基金业层出不穷的新面孔,让市场见识了新基金发行的疯狂“创新”势头。众多复杂的结构化基金产品,似乎一夜之间就从陌生一下子走向“有望引领下一个创新年了”。
而当下,上至管理层下至基金公司,对基金业的创新面貌也意气风发。由于2010年基金业开始执行“产品多渠道分类审批”,大大满足了此前基金公司对发行等候审批的漫长过程,也暗合了基金公司做大规模、做足品牌的战略规划。如今基金公司强力落实“创新”,众多创新基金屡拔发行头筹,无疑是“虎年卖四五只基金成基金集体目标”的前奏。
可以说,允许新基金“超生”,与监管层对基金业创新进步的初衷密不可分。笔者记得在2009年沪深交易所举办的多个ETF论坛上,众多证券业大腕们,提到最多的就是中国基金市场规模与美国基金市场规模的差距,当然ETF中外差距的数据更为详尽。
随着创新“基数”一天天向发达资本市场靠拢,创新的意义也应该大为改观。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基金公司来说,从申请到获批难的格局也会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发行渠道的拥挤,对于众多基金公司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更要命的是,各只基金抢跑发行,让基金公司无暇顾及市场环境和走势,这样的产品更多是在追求所谓的噱头与轰动效应。创新品种也势必会忽略基民的创新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
笔者以为,过于放行新基金入市,与创新的良好愿望很可能会背道而驰。如今的基金市场,已到了靠持续营销而不是发新产品来做强的时代,过度靠发行新产品来演绎创新,是在增加基金业粗放经营的毛病。当基金“超生”被允许甚至鼓励,只是数量增加快而已,还不一定意味着个性化、营销适用性、创新性顺利突破了。相反,这样做,会有可能助长基金公司惟新基金、规模利益是从的老毛病。
如果说2008年A股暴跌让基金业“规模制胜”的风气有所收敛的话,那2009到现在和将来,市场向好将会助长这一不良现象。而且,监管层此番决定,似乎还有帮公募基金扭转市场比重下降,机构投资者“地位被边缘化”的初衷。若真是如此,在若干年后的市场变局中,公募基金将暴露更多的问题,这也许会促使行业不可承受之重再加重。
在笔者看来,创新年不应该是超生年,基金业以超生来换创新,会纵容基金公司走规模、收管理费的老路子,不利于行业的焕然一新。什么时候基金公司更注重基民的收益得失、真正的客户体验,整个基金业的竞争转向为投资者提供更长久、持续的良好收益与服务,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