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2009楼市表情 无理由退房考量楼市诚信度

来源:南方日报 2010-02-26 09:00:58

过去的2009年对地产来说可以用各种出乎意料的词来形容:“V”形反转、触底反弹、历史高峰……种种不一而足。站在对未来影响的角度,来分析2009年值得记住的事件、政策、数据或者人物。

  过去的2009年对地产来说可以用各种出乎意料的词来形容:“V”形反转、触底反弹、历史高峰……种种不一而足。站在对未来影响的角度,来分析2009年值得记住的事件、政策、数据或者人物。

  盘点过去并不单单只是为了总结,而是为了对未来有所预见。

  过去的2009年对地产来说,可以用各种你所愿意的、出乎意料的词来形容:“V”形反转、触底反弹……年初楼市还在哀叹寒冬已至,转眼就热销似火;老地王还在“晒太阳”,新地王就争先恐后出来亮相;房企乐滋滋的冲刺着历史的销售新高,置业者的购房计划却越算越小;小小“蜗居”全民热议,悲愤的拆迁者却以死抗争……

  衣食住行,与大家生活休戚相关的房地产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些许变化,都让房奴们肝肠寸断,喜怒相随。

  2009楼市表情

  最喜

  不差钱

  2009年,在开年所谓的踏空声中,各大房企却在年尾满是喜色地收获了各自的、历史性的销售业绩。

  其中,万科以销售面积663.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34.2亿元分别列行业第一的“双料王”遥遥领先,也是全国唯一一家销售金额迈进600亿元大关的房企。排在第二位的绿城销售额也高达531亿。而富力、中海、绿城、碧桂园、雅居乐和越秀城建等,在全国和本地有众多地产项目的房企大鳄均公布2009年的最终销售业绩,均获得了三成以上的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有20家房企销售额过100亿元,其中11家房企销售额超200亿元。而在2008年只有12家房地产公司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在广州,房企销售金额十强分别为富力地产、保利、侨鑫集团、广州城建、碧桂园、合生创展、星河湾地产、万科地产、合景泰富以及新鸿基。统计显示,这十大开发商2009年的总成交金额达到了496.68亿元,约占了广州房地产企业总成交金额四成的份额。

  ○知新:可以说在2009年,全国楼市在国家救市政策以及宽松信贷的带动下,成功实现了从低谷到高峰的大逆转。甚至,中国地产也由此进入了600亿时代。但是,在这样满是“喜气”的销售业绩下,各地蜂拥的“地王”却也开始预支各企业的成绩。在各项政策收紧、调控高悬的2010年,如何保持这样的销售业绩,则需要各房企下大功夫了。

  最忧

  楼价疯涨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去年全国商品房成交价格约4695元/平方米,比2008年的3882元/平方米上涨近24%。平均每平方米上涨813元,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广州,成交面积和金额均创出历史新高。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数据,去年广州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情况,2009年广州全市十区商品住宅(含一手、二手)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分别为1937.6万平方米和1374.55亿元,分别同比增92.5%和92.3%,比2007年分别增25.1%和38.8%。其中,一手住宅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分别达到978.3万平方米和914.4亿元,分别同比增76.9%和77%;二手住宅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分别为958.7万平方米和460.2亿元,分别同比增111.6%和132.1%。2009年楼市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均创历史最高纪录。2009年广州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接近翻番,并创历史新高,居民住房内需消费得以全面释放。2009年房价与2008年基本持平,但三季度后房价增幅较快,累计涨幅超过40%;中心城区房价的增速突出。市国土房管局表示,2009年广州房价连续飙升,未来走势不确定性增加;当前房价租金比已超过国际公认的风险警戒线水平,商品住宅市场投资风险增加。

  ○知新:对于广大尚未购房的消费者来说,楼价疯涨是2009年最让他们忧虑的事情。201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重点遏制高房价,打击投机消费,对于渴望买到便宜房子的自住买家来说,带来了希望。李广军

  最乐

  后悔权

  随着天津、深圳的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推出“买房享有后悔权”营销之举,这一看似让买卖双方权利对等的维权之道再一次成为楼市热议的焦点。就当前楼市而言,消费者买房后出现主体质量或实际宣传不符等问题无疑是买卖双方发生争议的主要原因。2009年6月1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透露,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进行购房、买车等金额巨大的消费时,可在合理期限内无条件退货,也让消费者看到了今后能和开发商拥有对等权利的希望。

  法律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兼顾平衡各方利益,“后悔权”制度虽然是以保护消费者弱势群体地位为主导,但更是为了倡导和建立一种理性的消费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对于消费者而言,“后悔权”制度的产生可以促使经营者如实反映商品特性,消费者也可以根据真实信息选择合适商品;对于开发商而言,“后悔权”会将不注重商品质量及信誉的经营者逐出市场,并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由此,开发商及消费者都可以从后悔权制度中获得相关的利益,因此“后悔权”制度拥有着现实存在的土壤。

  ○知新:给消费者一个冷静期让其甄别真假对错,也更利于消费者理性消费。其实,早在“买房后悔权”言论提出之前,广州楼市就曾经有过“无理由退房”的销售方式,其实这就是开发商给买家信心的一种表现形式。特别是在今年楼市走势扑朔的敏感时期,“买方后悔权”无异于一张“护身符”。不过,即使是“后悔权”也最好明确出时间段,这样无论是对买方还是对卖方都更公平些。关丽

  最惊

  地王

  2009年全国土地市场火爆异常,地王此起彼伏。去年12月22日,由富力、碧桂园、雅居乐组成的联合体以255亿夺得广州亚运城,这也是国内有史以来总价最高的土地出让项目。

  与2007年“土地为王”时期民营地产龙头企业的领尽风骚相比,“国字号”央企在2009年的土地竞拍市场可谓如鱼得水,推动各地“地王”频频出现。

  “国进民退”成为今年拍地市场出现的一大新特征。有数据显示,在去年上半年,各月成交总价排行前十的地块中有60%的高价地块由国资背景企业获得,特别是在土地市场较为冷清的一季度,国资背景企业几乎包办了所有高价土地。

  业界人士分析,有三大原因搅热市场并推动“地王”屡屡重现江湖。原因一:不缺钱。正是在获取信贷方面的巨大优势,眼下各大央企和地产龙头企业掌握雄厚的资金实力,“不缺钱”使其在面对激烈的土地竞投中显得异常从容和强势。原因二:以地价托市。通过拉抬“面粉”价格,也就为“面包”卖得更高起到实际托市的作用。原因三:靓地利润空间大。城市中心区项目在换房群体和投资客追捧下,价格疯涨。这令部分房地产企业坚信只要是靓地,再高的成本拿下,也一样有钱赚。

  ○知新:迈入2010年,从海南概念的急速升温和全国各地新地王的四处开花,可以看到乐观情绪依然在开发企业中酝酿。显然,在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之时,资金充裕的各大房企依旧对土地充满渴望,对前景充满信心。李广军

  最囧

  楼脆脆

  “囧”是2009网络上最流行的表情符号,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2009年6月27日清晨,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一栋在建13层住宅楼连根倒塌,“楼脆脆”名震中国。

  检察机关认为,相关工程项目作业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莲花河畔景苑”7号楼倾倒事故,并造成一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946万余元的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均已触犯刑法第134条第一款,应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刑事责任。

  在“楼脆脆”之后,由此衍生了一个庞大的“楼××”家族,比如武汉的“楼高高”、哈尔滨的“楼停停”、浙江的“楼薄薄”……从此房地产业内一系列影响恶劣的违规操作集中见诸媒体,原本就口碑欠佳的开发商更是成了众矢之的,也间接导致了一场遍及全国的住房安全信任危机。

  ○知新:与国内高房价相对应的,是建筑物质量的普遍低劣。根据住建部统计,中国各类建筑物以每年5亿多平方米的规模剧增,大量建筑物实际寿命“50年罕见、30年普遍”,不及国标规定最低使用年限的60%。一系列“囧”的表情,希望对行业自律及政府监管有所促进。

  2009楼市表情

  最雷

  丈母娘需求

  2009年9月7日,专家顾云昌在成都的“中国地产金融年会2009区域巡回峰会”上,“剖析”房价上涨是因为“丈母娘需求”。

  “刚性需求,一直被认为是本轮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特刚需求’持续高烧不退助涨房价。”顾云昌称,“特刚需求”也就是丈母娘的需求,小两口快结婚了,却一直不买房,于是丈母娘把女婿找来“探讨”,这下小女婿坐不住了,只好清仓、典当,筹钱买房,这就是“特刚需求”。顾云昌指出,“特刚需求”不是个别现象,目前在京沪杭和深圳等地,这种“需求”在持续,改善性需求、投资性需求都在持续,长远来看,中国房价还会缓慢上涨。

  顾云昌的言论一出,霎时“雷倒”网友一片。虽然有人认同“丈母娘逼着买房”的情况,但把买房需求和价格矛盾都推给“丈母娘”的说法,还是遭到了多数网友的炮轰,一时间板砖满天飞。

  网友认为,把一个本是人之常情的要求放大到推动房价上涨的位置上,这不仅仅是对公众现实需求的无视,更是对真实原因的遮蔽。

  ○知新:从“六年半”到“丈母娘”,关于买房的两起事件碰撞在一起,颇具“戏剧”效果,尤其是让“丈母娘”扛起房价上涨的大旗,更像是一出幽默剧。对此,网友毫不犹豫地给予了炮轰,认为顾云昌的“丈母娘论”和冯仑的“未婚女青年论”以及任志强的“房价白菜论”一样,都是对公众买房心理的一种“调戏”。舆论认为,掌握着大部分经济资本、政治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精英联盟,通过本群体强大的话语形成能力,影响社会公共舆论,进而形成话语强势,最终将自己的话语体系树立为社会的主流话语。其背后,就是由精英结盟而形成的话语垄断权。关丽

  最激昂

  排队上市

  2009年经济刺激政策的强大支持,保持信贷宽松环境的同时,IPO放行大开绿灯,国内房地产行业也出现了房企扎堆上市的热潮。

  由于上市将给房企带来的巨大财富和品牌效应,近年来不少房地产企业都持积极态度。2009年7月29日,北京金隅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筹集资金54亿港元;9月后,内地地产股赴港IPO更呈开闸放水之势。一个月内就有7家内地房地产企业通过聆讯或已经上市。10月2日,恒盛地产融资99亿港元;10月14日,宝龙地产融资金额21.76亿港元;踏入11月,禹州地产最高融资22.2亿港元;卓越置业最高融资74.85亿元;明发集团最高融资34.1亿港元;花样年约5亿美元。

  而此前一直积极寻求赴港上市的恒大地产,于11月5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随后逆市大涨,按总股本150亿股计算,收盘价4.7港元,高出招股价34.3%。开盘当日成交额近50亿港元,位居十大活跃港股第一名。上市后当日总市值为705亿港元,成为在港上市的最大内地民营房企。

  除恒大等赴港上市企业外,复地集团、富力地产、中海地产、城建地产等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也希望通过回归A股进行再融资,据统计,恒大IPO重启后,已经有超过20家的房地产企业计划在A股和H股上市,募集资金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知新:以往某些企业惯于上市融资“圈钱”再高价疯狂“圈地”,这样的竞逐暴利的恶性循环,对于行业不利、对于整个经济面和社会稳定,都有不良影响。李广军

  最共鸣

  蜗居

  《蜗居》是2009年最火的一部电视剧,“蜗居”是年轻人最唏嘘感慨的一种生活状态。

  因为超写实,引发社会热议,也强烈刺激着买不起房的年轻人。

  2009年的高房价背景下,热播电视剧《蜗居》中姐姐海萍“牢骚”让房奴们心有戚戚然。而妹妹海藻因姐姐的房款成了贪官的二奶。

  一部《蜗居》居然引来了这么大的热闹,可见人们被房子和现实伤得有多深。《蜗居》这部以房子为主线的电视剧,用灰色基调描写了房奴的尴尬,再次触及到了都市众生相,有关这部电视剧的讨论成为热点。而房子成为原罪。剧中,关于海藻当小三,很多网友也认为是房子逼的。

  《蜗居》的成功之处在于真实,它说的不是故事。现实生活中,太多人奋斗一生就是为了房子,太多人用三辈积累的财富换取几十平方米的安居之所,《蜗居》拍出了房奴的辛酸、艰辛和奋斗,才让这么多房奴观众心有戚戚焉。

  ○知新:《蜗居》也许不是故事,而是数以万计的房奴的真实生活。它的热播背后,逼着人们在买房还是租房的内心挣扎上,或更偏向“租房”一方。2010,或将是租房市场更活跃的一年。

  最无言

  拆迁自焚

  2009年11月13日,成都市金牛区城管执法局对一处“违章建筑”进行强拆,业主唐福珍一家抗拒暴力拆迁保护自家三层楼房。在相持近3小时后,站立于楼顶平台楼梯井顶端的唐福珍情绪失控,做出极端举动:向自己身上倾倒汽油并用自备打火机点燃。2009年11月29日晚11时许,因救治无效,医院宣布唐福珍死亡。事件后城管局长钟昌林被停职。

  唐福珍为对抗拆迁而自焚事件发生后,北大5位学者沈岿、姜明安、王锡锌、钱明星和陈端洪于2009年12月7日致书全国人大,要求对《城市房屋拆迁条例》做审查,以决定其修改或者废除的命运。同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备案审查室官员透露,国务院正在准备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已经组织了国务院法制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委局,再次进行前期的立法调研工作。

  ○知新:任何社会的变革和推进都需要一些先驱们做出牺牲,有时牺牲是巨大的,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唐福珍用她的死唤醒了更多人心中的平等意识。2010,随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政策的完善和有效落实,希望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更多重视,和谐拆迁。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诚信将跟升学就业挂钩


互联网 2017-07-04 15:00:41

药企不诚信 患者怎放心


网络 2014-11-19 11:44:12

闯红灯等逾20次就算“失信”


扬州新闻网-扬州晚报 2014-06-06 22:40:1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