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投资基金的几个误区

来源:凤凰网财经 2010-02-24 13:39:53

在展恒做理财顾问,接触了很多的投资者,发现投资者在投资基金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1、买新基金 基金销售渠道对新基金的宣传比较多,投资者较多接触的也是新基金的消息,很多投资者习惯于购买新基金。不过从理性投资角度,对新基金的择

    在展恒做理财顾问,接触了很多的投资者,发现投资者在投资基金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1、买新基金

    基金销售渠道对新基金的宣传比较多,投资者较多接触的也是新基金的消息,很多投资者习惯于购买新基金。不过从理性投资角度,对新基金的择时择股能力缺乏判断依据。而且,新基金存在建仓期和封闭期,如果判断大盘要上涨,选择新基金的收益会落后于老基金;如果判断大盘要下跌,等等再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这样看来,买新基金不是买原始股,并不能创造财富神话。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买老基金是更理性的选择。

2、过度分散

    展恒理财在帮客户进行基金诊断的时候发现,一些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数目众多,十多只的大有人在,有的投资者早就记不清自己买的是什么基金了。过多的数量不利于持续追踪基金表现,未必能分散投资风险,但是必然会分散优良基金的超额利润贡献。基金投资关键是选好基金经理,在对基金经理择时择股能力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三到五只基金即可,资金量较大的选择五至八只也足以分散风险了。

3、基金净值“宁低勿高”

    一些投资者谈到一些基金时说“净值太高了,还是找个净值低点儿的买吧。”其实基金净值是历史业绩的累积,净值高是因为成立以来业绩好或者分红少的结果,并不影响基金未来的业绩。选择基金主要看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如果投资能力强,净值高的基金的净值可能会一路走高,像华夏大盘精选[10.12 0.91%]这样的高净值基金,可以算作强者恒强的一个例证。而如果投资能力差,择时或者择股能力不慎也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有的投资者觉得净值低的基金收益高,其实核算收益率主要看相对值,不能只看绝对值。以10万元投资为例,购买10万份净值为1元的基金和5万份净值为2元的基金,如果收益率达到10%,同样可以实现1万元的收益,净值高低和收益率没有什么关系。

4、买不同的基金就能分散风险

    有的投资者以为买不同的基金就能分散风险,持有三只沪深300基金。其实这样完全没有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三只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跟踪的同样是沪深300指数,追求的是跟踪误差度最小,也就是他们持有的股票的品种和比例是相同的,价格波动和指数本身一致性较高,齐涨齐跌是必然的。有的主动型基金也有这样的问题,比如某家基金公司的内需增长和增长二号两只基金,同一个基金经理掌管,重仓股和持股比例都十分接近,如果投资者买了这两只基金,依然无法实现分散投资的效果。所以,投资者在买基金时,一定要多了解一些自己已有基金的状况,与其买“重复”基金,不如加仓已有的好基金。

5、长期投资就是拿着不动

    很多投资者买了基金后选择了一直持有,过后才发现自己错过了高位减仓的机会,或者忽然发现基金经理早已不是自己中意的那个。展恒理财认为,基金是适合普通投资者长期投资的品种,但是不等于什么品种都适合长期投资,不等于什么时候都适合拿着同样的组合不动,不等于不追踪基金的变化。长期投资和阶段性持有并不矛盾,适时减仓和调换是回避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

6、以历史论英雄

    和投资者接触时经常听到投资者说“这只基金好,挣钱了,那只基金不好,还套着三分之一呢”。基金投资的收益是时点和品种的综合表现,基金挣钱了可能主要是因为当初介入的点位比较低,基金赔钱了可能主要是因为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有限。在单边牛市表现好的基金未必能在震荡市里表现出色,单纯依据绝对收益来判断基金优劣显然有些偏颇,宥于历史成本而不做基金投资品种的调整可能会在下一轮行情中错失先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