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调控下诚信最重要 武汉开发商一致看好虎年楼市

来源:新浪房产 2010-02-04 11:00:05

图为:武汉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副秘书长严宽   “房地产业是一个依靠政策性很强的企业,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到影响。能走到今天的房地产企业一定都具备应对调控的经验,但是楼市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要讲诚信。”近日,在武汉房地

图为:武汉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副秘书长严宽

  “房地产业是一个依靠政策性很强的企业,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到影响。能走到今天的房地产企业一定都具备应对调控的经验,但是楼市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要讲诚信。”近日,在武汉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组织的政策研讨会上,该协会副秘书长严宽就房地产企业如何应对新的调控政策如是说。

  近期,从国土资源部“限地令”划定土地宗面积出让上限,到土地交易首付五成、二手房营业税“2改5”,再到“国4条”、“国11条”,如此密集而有针对性的系统调控,对楼市信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本次武汉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举办的研讨会上,与会的20多家在武汉颇具影响力的开发企业代表畅所欲言新政下的应对之法,同时纷纷看好未来武汉房地产市场。

图为:青山城开副总张勤

  青山城开副总张勤: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我从事房地产20多年,深感做房地产企业比其他企业困难,我们作为国营房地产企业更是难上加难。虽然楼市正在调控,相关政策也在陆续出台,但我对房地产行业仍然充满信心,也对国家调控充满信心。面对密集的调控政策,我们会认真地掌握好政策,按照国家的政策来办事。同时,我们公司今年也相应的做出了一些调整。我们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住宅开发发展到旅游开发、工业地产开发,以及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通俗地讲,就是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图为:桥建集团营销策划部经理王非

  桥建集团营销策划部经理王非:武汉房价难跌

  从07年的暴涨到08年的萧条,再到09年的迅猛增长;这三年以来的楼市真的是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从房地产开发来讲,我们不希望市场的走势只能用过山车来形容,也希望它是平稳发展的。从中国房地产的形势来看,我们也有深刻的感受。虽然国内有部分经济学家一直看跌房价,但我觉得房地产在中国“城乡二元化”,特别是特大城市强大的聚集效应下,武汉的房价在短期内是很难下降的。我认为今年的房价走势,短期内是平稳上升的。从我们水印桃源的项目来看,外地户口占到整个买房群体的50%-60%,特别是省内消费群体在支撑着楼市的刚性需求。

  对比武汉目前的房价和经济地位来看,还不算很高;从全国而言甚至还算是比较低的。当然,引导客户理性购房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房价涨了,大家去抢;跌了,以为会跌得更深却没人买。武汉目前的刚性需求还是很大的,今年结婚的人群,看到合适的房子,建议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图为:武建富强销售总监李琛

  武建富强销售总监李琛: 首付四成冲击买房“夹心层”

  面对拿地首付五成,武建富强销售总监李琛认为,对开发商来说其实减缓了资金压力,使土地资源向优势房地产开发商集中,同时也体现了国家打击囤地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投机性质,对房地产开发商规范市场起到了引导作用。

  另外,营业税优惠政策的结束,将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底对二手房交易产生利好。国家正在打击短期投机行为,这种优惠措施的取消,加大了短期交易率的持有,对房地产购买的投资者也是一种遏制。

  虽然这一系列政策对于消费者可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受到冲击最大的则是改善性住房需求。在信贷方面,二套房首付提高到40%,对于改善性住房需求来说相对不利,特别是对大部分购买商品房的人也想买改善性住房的这种“夹心层”。

图为:武钢房地产副总张凡

  武钢房地产副总张凡:限地令或催生单价地王

  房地产市场正往垄断趋势走。同时,限地令也可能带来第二个问题:虽然总地王产生不了,但单价可能会上去。今年是房地产困惑的一年,要平稳健康发展,就不能涨的太快。目前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房地产市场是个大的融资平台,我们在回避风险方面,需要注意到中央的金融政策调整。例如二套房贷问题等等,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信息,那么回避风险的能力也会提高。

  房地产行业还有二十年左右的黄金期,这个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国家要工业现代化、城镇化,必须要解决住房问题,是毫无疑问的。想增大拿地规模,房地产开发商可以考虑相互合作。

  对于武汉市的政策调控来说应该注意:一是土地部门的土地出让应该加大。土地收益占武汉市整个财政的40%到50%,土地价格上不去,政府的收益也会降低。现在开发商拿地很困难,就是因为土地市场供给不足。

图为:长城建设营销经理左荣华

  长城建设营销经理左荣华:谨慎乐观

  对于今年的市场发展,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公司今年的开发量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

  同时,今年也是比较关键的一年。09年的市场发展,超过了所有企业的预期。2010年,我们认为国家会对市场有所调控,但不是打压。只是一个适度的控制,不至于让地产商发展的势头脱离经济发展的轨道。从长远看,我们对产业、国民经济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因为需求量依然很旺盛。当然,不同的产品线对市场调控的抗风险能力是不一样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呈现五大特点


互联网 2017-12-02 12:57: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进一步规范


互联网 2017-12-01 22:52: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