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不良记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银行信用“黑名单”,指的是银行对个人信用的不良评价,直接影响个人在银行办理的各项业务。不少人以为,只要自己的房贷、共用事业费、信用卡准时还款,“信用污点&rdqu
银行信用不良记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银行信用“黑名单”,指的是银行对个人信用的不良评价,直接影响个人在银行办理的各项业务。不少人以为,只要自己的房贷、共用事业费、信用卡准时还款,“信用污点”就不会找上门来。真是如此?原籍浙江的吴女士不久前就因为一
起多年前的房屋买卖纠纷,被列入信用“黑名单”上,在经过几个城市的奔走、前后耗时两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才算为自己讨回一份“清白”的诚信记录。
吴女士的离奇遭遇,源自6年前的一次购房经历:2004年,吴女士在镇江购买了一套价值20多万元的商品房,并向工商银行贷款约14万,期间她一直正常还款。但两年后因开发商延期交房,经过仲裁,吴女士与开发商解除了购房合同,双方并约定吴女士的剩余银行购房贷款由开发商代为偿还。
既然经过仲裁机构的裁决,剩余房款由开发商偿还银行,吴女士对这件事也就不再放在心上。但她想得太简单了,两年前吴女士来到上海工作,并在上海购买了一套房子。在她前往银行申请按揭贷款时,却被银行告知,她的信用有“污点”,银行拒绝放款。吴女士经查后得知,所谓的信用“污点”,缘于当年的那家开发商在仲裁生效后,并没有及时归还贷款,导致信用污点产生。
经过与当年那家开发商协调,对方很快还清了当时的剩余贷款。但当吴女士再次去银行申请时,却发现她的“污点”仍然无法撤销——无奈之下,吴女士只得将开发商诉至法院,要求开发商到银行消除自己的信用“污点”,恢复名誉。
日前,镇江一审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要求开发商到相关金融机构说明情况,为吴女士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去年底,开发商按判决书所载内容,协助吴女士向有关金融机构说明情况,最后终于消除了吴女士在银行的不良信用记录。
专家表示:征信系统的银行信用不良记录,收集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对此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吴女士的遭遇提醒大家,个人信用无小事,“信用污点”沾上容易洗刷难,涉及与银行金钱往来的事项,更要慎之又慎。
据银行显示的资料,目前单位或个人信用记录中的污点主要有四方面来源:
一是客户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或在银行账户,包括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等目前状态逾期,或最近12个月内出现过一次逾期90天以上不良记录。
二是通过其他征信渠道获悉客户存在因违规用卡等行为被列入银行、同业、人民银行或征信机构不良客户信息库,存在作为被告的重大诉讼或仲裁及其他法律纠纷、有恶意骗取银行资金行为、正在服刑期间或最近7年内曾有过刑事犯罪记录等情形之一的。
三是经发卡银行认定的其他不良信用行为。
四是客户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最近12个月内曾经出现过逾期60天以上不良记录。
从目前在册的信用记录来看,个人进入“黑名单”仅属一部分,除少数“老赖”外,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市民的疏忽大意造成的。
如何防范和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银行信用出现污点?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个人贷款项目中最多的是房贷,造成还贷不足额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利率调整,贷款者应随时留意。同时,客户在通讯联系方式发生变更后,要及时与银行进行沟通,即使个人忘记还贷,银行可联系通知,不至于出现逾期,留下信用污点。
此外,许多市民因为手中持卡太多,容易造成疏忽,可以把自己的多种信用卡与工资卡进行捆绑,即使其他卡中没钱或是金额不足,金融机构可以从工资卡中代扣,避免因疏忽导致的信用记录污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用体系不断发展,一些市场交易失信失范的行为逐步被制约。但是,由于征信体系涉及的诸多环节不尽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在现实运行中也就难免遭遇种种尴尬,“一次不良是否终身记录”、“征信系统不能收集哪些信息”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据央行相关负责人说,2009年10月13日全文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对我国个人信用报告将以银行信息为主的方式进行“扩容”,收录包括缴纳电信、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服务费信息;个人欠税、法院民事判决和强制执行信息等。
对个人信用的保密问题,相关人士表示,《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征信机构不得披露、使用不良信息行为或事情终止之日起已超过5年的个人不良信息记录,以及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超过7年的个人犯罪记录。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