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适应不适应,对环境的适应本身就是一种文明。高与低是从一个短期去看的,如果你从几十万年去看文明的话,就很难说什么文明是高,什么文明是低,因为只要它存在就有存在的价值。 文明的内涵我认为更多的是尊重和敬畏。
文明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适应不适应,对环境的适应本身就是一种文明。高与低是从一个短期去看的,如果你从几十万年去看文明的话,就很难说什么文明是高,什么文明是低,因为只要它存在就有存在的价值。
文明的内涵我认为更多的是尊重和敬畏。
我用这个方法去研究中国民营企业的时候,发现所有的民营企业最大的挣扎和痛苦就是文明。企业业绩背后是团队,团队背后是文化,文化背后是心态,心态背后是价值判断:你认为做企业挣的钱有什么意义?
我让企业家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的客户百分之百回答说我赚这个钱不是为了自己,或者也许刚开始做公司是为了自己,但只要把钱挣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考虑怎么为家人、员工、供应商了,永远在这个“网络”中挣扎。
对于什么是好的商业文明,我有个很大的困惑。我个人是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一直崇尚西化的商业文明,也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对中国企业进行抨击批判,认为他们权谋,企业背后有很多问题,推崇西方法治化的文明。
但我慢慢发现,我的抨击有些“无知者无畏”的鲁莽。很多国内企业家,包括我自己用西化的商业模式去做,获得了业绩,获得了制度化,但是大家都很痛苦、越来越不幸福。我想如果一个文明不能让人们在情感上感觉到舒适的话,始终不是最好的文明。
我们在讨论中国商业文明升级的时候,其实背后有两个基本的线索是需要明确的,第一个就是关于“我”的假定,在西方的文明提到“我”的时候,一开始就跟中国的“我”是不一样的。从社会学角度看,中国的“我”是三个“我”,第一个叫使人爱己,让别人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第二个叫爱人,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最后一个就是爱人爱己。中国人一开始就没有独立的我,是个永远在网络中的我。
而西方的“我”,因为上帝信仰,一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我”。
所以说到生意、交易,比如卖一本书,在西方文明语境内就很容易被认为是个人的成就,获得满足和成就感,但在中国这个评价就很复杂,需要网络中各种关系和维度的确认才行。
关于商业交换和背后的社会交换,最终回到文明层面,东西方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时候我们不谈商业文明的好坏和优劣,但如果要探讨未来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的话,我个人觉得也许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关口,就像当年佛教进入中国时一样,出现了伟大的唐玄奘,怀抱中华文明去热情的拥抱异域文化,学习它、接受它、融合它,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还很缺少这样的人,这或许是我们现在商业文明非常纠结的原因之一。
商业文明最高的表现还是诚信,我的研究结论是没有一家企业是因为缺钱而死的,死掉的企业都是因为没有人信任它:银行不给你钱,合作伙伴不给你钱。所以即使现在金融危机盛行,但通用不会死,摩托罗拉也不会死的,因为他们最基本的商业文明没有被破坏,组织没有被破坏。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