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网上交换物品 挑战“换客”诚信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10-01-25 08:49:27

“换客”多在网上发帖,偶尔也在现实中活动,相约交换闲置物品 。(资料图片)


  “换客”多在网上发帖,偶尔也在现实中活动,相约交换闲置物品 。(资料图片)

  美国人麦克·唐纳用一枚红色曲别针多次交换,最终换回一幢别墅,创造了现代“换客”的传奇故事。  (资料图片)

  ■见习记者 张佳    

  核心提示

  交换物品风靡网络,有网友坦言:只要我愿意,东北的人参能换到海南岛的珍珠贝。这些通过网络频繁交换物品者被称为“换客”。网络的便利,使得交换物品所受的地域限制和置换局限得以解决。“换客”们让闲置物品产生新的价值,专家指出,网上易物是潜意识地倡导低碳经济,同时也在以真人秀的方式挑战网民的道德和诚信。

  “朋友,你是否在为家里一堆闲置物品而发愁呢,来换客中国吧,这里会让你换得开心,物尽其用!”在易物网站的号召下,网友“七格主”用一瓶指甲油换了“哎呦”一件毛衣;“海洋”用一部索尼PSP换了“yuanfei”一台三星数码相机;“付糖糖”用一盒家乡特产普洱茶换了“狐狸爱玫瑰”一大堆女孩喜欢的小玩意儿……

  这些交换,并非发生在熟人、朋友之间的偶然行为。当事双方,都是来自不同易物网站的资深“换客”。

  倡导节约生活从易物开始

  参与者不太在意物品等值

  在西安一家贸易公司上班的刘芳芳,昨天收到了一位江苏“换客”寄来的豆浆机。这是刘芳芳用一瓶价值700元、仅用过两次的名牌香水换来的。

  一周前,在朋友的帮助下,刘芳芳在一家易物网站将自己闲置物品的信息贴出来交换。香水的交换信息发布后,她很快就收到了几条交换请求,“换客”的物品有吹风机、护肤品、8成新的咖啡机以及全新的豆浆机……刘芳芳一时很难决定,随后,她在较为中意的几件物品后回复“考虑中”,不喜欢的则直接关闭了交换请求。

  “我的香水是爱人送的,只是我不太喜欢这个味道。”两天后,当刘芳芳发现自己家里需要一个可以当料理机用的豆浆机后,便立刻上网确认了用豆浆机换香水的请求,并约定第二天同时邮寄交换品,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可能有些损失,但总比把香水放在角落里强”,刘芳芳说。

  网友“飞鱼”将一把小提琴的照片贴在了易物网上,并注明:“女儿4岁时开始学小提琴 ,那时她还不认识字 ,老师就用苹果讲音符,这把小提琴既有女儿的快乐,也有眼泪……”

  “芃芃妈”很快回复:“我也喜欢小提琴,不过因为小时候没条件所以没学更没买,不知道我那里有没有你想要的东西,去看看吧。”

  资深“换客”林飞鹏非常喜欢在网上交换物品。他认为,以物换物,只要双方愿意,什么都可以换,大家看重的是需求和爱好。一次,他用一只名牌手表换了一个高达模型,“现在倡导节约型社会和低碳经济,通过交换可以充分或再次实现物品的价值,不失为一种‘废旧利用’的新方式。”林飞鹏说。

  据某易物网站统计,60%的“换客”并不太在意互相交换的物品是否等值,喜欢和需要是他们决定互相交换的主要甚至唯一理由。目前,这种易物网站在我国已有上百家,“换客”只要注册之后,再进行实名认证和身份证认证即可。换客中国网的创办人苏明宪向媒体透露:“换客中国创办两年来,成功交换13000多起,易物总量超过15万件。”

  “换客”行为逐渐向纵深拓展

  从物品交换延伸到技能交换

  “本人擅长街舞,最近疯狂迷上拉丁舞,想寻找一位准备学街舞的拉丁舞高手,交换技能。”

  “我钢琴8级,由于工作需要想学习photoshop,如果有人愿意交换所学,我希望能与你成为朋友!”

  类似技能交换的帖子在各个易物网站非常多,从语言学习、网络技能,到琴棋书画、健身娱乐等,几乎无所不有——“换客”们普遍认为,这种交换既省时又省钱 。

  在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的余晓远,一直很想让自己的英语口语更加娴熟,但培训机构高得令人咋舌的费用,以及不太好合理安排的上课时间,让他一直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正在发愁之时,公司新来的一名“海归”留学生,希望能找到一位熟悉业务的人帮带,俩人通过在网上发布的交换信息一拍即合。随后,余晓远和这位刚到公司工作的“海归”各取所需,工作经验和英语口语成为交换的对象。

  这种以一己之长换别人之长的交换形式,在“换客”之间很普遍,有些“换客”甚至用自己的一项技能同时与好几个人交换,不用花钱就能学到多种技能,还能认识一些新朋友。颇有交换心得的李娟,每周在“换客”的QQ群里设定一个主题,近期她在交换圈里尝试主题式学习型聚会,她为本周设置的主题是“摄影技巧”。

  某易物网站的技术人员李翔告诉记者,很多人对网上的物物交换以及技能交换的安全性存有诸多疑问。其实对于物物交换,各类易物网都有自己的管理办法,网友们传上的欲换物品,网站管理人员会实时监控,危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以及违法、带有欺骗性质的物品都会被禁止。即使有“漏网之鱼”,网站也会在发现后第一时间予以屏蔽。对于技能交换,李翔坦言,“这方面网站不好监管,因为这种交换都是私下进行的。但在物质丰富却缺乏温情的年轻人中,即使是找个借口交些朋友,沟通一下感情,也无可厚非。 ”

  易物网宣扬“需要决定价值”

  交换模式让有些专家产生迷惑

  许多易物网的首页上都有“需要决定价值”的宣传口号,记者发现,“换客”们欲交换的物品大多为首饰、化妆品等女性用品,其次是书籍、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等。“换客”们留下的交换意向上,大都写有“任意物品”、“随便什么”等内容,显然,他们享受和追求的,是交换成功后的乐趣。

  调查显示,“换客”们主要是白领、大学生和家庭主妇,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提到网上交换物品,“换客”们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交换经历。网友“蓝色妖姬”说,她已经换了十几件东西了,对换回的东西都很满意。“晴朗的天”的说法更有意思:“网上换物本来就是不等价的,交换的基础不是价格而是使用价值。”

  对此,也有反对的声音认为,物物交换是最原始的贸易形式,和社会进步格格不入。货币交换是由人类社会发展演化而来的,使用货币的方便和公平显而易见。有学者甚至认为,出现在网络上的这种“物物交换”,让人对“社会是在进步还是倒退”产生些许质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财经学院的王林玉说:“我是学经济的,教科书告诉我们,人类的经济史是如何从物物交换发展到货币交换的,我学的知识也一直在强调货币交换的便捷性和优越性,易物网站的交易模式一度让我很混乱,‘换客’们对物物交换乐此不疲,我开始怀疑起初强调的货币交换是否真的就那么优越?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另有反对者认为,网上交换和网上购物一样,可能会有很多陷阱,一旦有人以次充好,在无人把关的情况下,会衍生出一些不道德甚至违法违纪的行为。“换客”李雪就曾有这样的经历:“一个月前,我用CD机与人交换了一个限量版的芭比娃娃,收到东西的时候才发现是假货,与对方贴在网上的照片相差很大。”从那以后,李雪只和同城的“换客”见面交易,那次不愉快的经历让她严重怀疑交换者的诚信。

  网上交换物品存在一定风险

  盘活闲置物品的方式值得提倡

  许多人在刚开始交易时心存担忧,尤其是交换贵重物品时。但几起成功的交换之后,戒备心理便几乎完全消失——你看中我的,我看中你的,不论价值,交换吧。“换客”们不是商人,自己不再需要的东西没准在别人那里就成了宝贝,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从交换中得到乐趣,是换客们的动力所在。

  正是出于这种分享乐趣的心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换客”的行列,“反正要换出去的东西放在家里没有太大价值,可有可无,无所谓换回来的物品是否特别满意。”

  由于是实物交易,其交换过程在脱离网站的监督下进行,缺少第三方对交易的担保,纠纷和欺诈较之网上购物更容易发生。李翔提醒“换客”:一定要保持警觉,尤其是进行异地交易时——双方无法像在现实中一样彼此鉴定货物,发生欺诈的概率会更高。异地交换产生的邮寄费用相对较高,易物网站大都鼓励同城交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某些不道德交换行为的产生和蔓延。

  记者调查获悉,目前各类易物网站多达数百个,在现实生活中有过受骗经历的“换客”非常多。对此,西安市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王国琪表示,以物换物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交易方式,在货币交易通行的现代社会,易物网站的风靡属于一种新兴现象,国家在这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障措施。“换客”们要谨慎对待网上发布的各种充满诱惑力的交易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依此不断提醒自己,能有效防止个别“换客”以次充好或上当受骗的事情发生。物物交换时,要有索取票据的意识,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而为其销赃。对于“技能换客”,事先必须核实对方身份,首次见面时应选在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在家进行。双方最好出示身份、学历及技能的相关证件,见面前最好能告知自己的朋友或家人,女孩子尽量不要单独行动。

  王国琪特别强调,“尽管‘换客’行为目前还有很多不足和问题,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种用交换盘活个人闲置物品、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节约方式,值得提倡。”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