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两国际权威杂志质疑中国学术诚信 职称推动造假

来源:搜狐新闻 2010-01-20 15:13:29

去年12月中旬曝光的井冈山大学学术造假事件,引起了国际学术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年1月9日和12日,权威的《柳叶刀》和《自然》杂志分别以社论的形式对中国的学术诚信提出一定程度上的质疑。   1月12日,英国《自然》杂志在其在线版头条刊登文

  去年12月中旬曝光的井冈山大学学术造假事件,引起了国际学术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年1月9日和12日,权威的《柳叶刀》和《自然》杂志分别以社论的形式对中国的学术诚信提出一定程度上的质疑。

  1月12日,英国《自然》杂志在其在线版头条刊登文章《中国科研,发表还是出局》(Publish or Perish in China),称“近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学术界造假事件,凸显出中国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这一体系过于强调发表论文”。

  “中国大学经常会对发表论文给予现金、住房等形式的奖励,而且这种发表论文的压力正与日俱增。”文章作者Jane Qiu援引了武汉大学渖阳教授的研究成果称,其中可疑部分高达10亿元人民币。

  文章还指出,中国学术界急功近利的想法、官僚干预等,都是造成学术造假的原因所在。

  “‘Publish or Perish’是我上世纪第一次出国访问时听到得最多的一个表述,这个‘现代学术谚语’的意思是在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搞学术,没有论文就要完蛋。”具有不少出国交流经历、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小宁说。

  在国外,这种“publish or Perish”制度也存在争论。支持者认为,这种制度所产生的压力特别有利于年轻学者集中精力进行科研创新;而反对者则提出,这种制度会让学者更关心发表论文而不是科研项目本身,同时也不利于鼓励教学。

  王小宁提醒说,学术作假不是中国学者的专利。“Publish or Perish”在中国同样演变为一种强烈的论文发表压力,与职称评定、奖金发放等联系在一起,成为部分学者学术造假的推动力之一。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闯红灯等逾20次就算“失信”


扬州新闻网-扬州晚报 2014-06-06 22:40:19

信用卡和房贷逾期最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华商报(西安) 2014-05-29 09:52:56

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自己上网搞定


网络 2014-04-03 10:50:00

28日起市民可网查个人信用 查询需经过5个步骤


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 2013-10-30 10:39:41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