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卡:“卡”着信用和未来

来源:广西日报 2010-01-15 14:57:44

VISA、MasterCard、银联信用卡……翻开钱包,许多都市人都能随手抽出不止一张信用卡。大到出国旅游、买房买车,小到商场购物、就餐娱乐,这些薄薄的PVC卡片悄然改变着国人的消费观念。“一卡在

  VISA、MasterCard、银联信用卡……翻开钱包,许多都市人都能随手抽出不止一张信用卡。大到出国旅游、买房买车,小到商场购物、就餐娱乐,这些薄薄的PVC卡片悄然改变着国人的消费观念。“一卡在手,天下我有”,伴随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我国信用卡数量发行已达1.7亿张。然而,部分市民既要享受刷卡消费的快乐,又不愿意承担还款的义务,在信用卡使用上花招迭出,不良消费习惯、信用卡套现、信用卡诈骗、恶意透支等现象也愈演愈烈,成为困扰银行和持卡人的一大难题。

  借出来,迟早是要还的。2009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信用卡恶意透支、提供虚假信息办卡、信用卡诈骗、信用卡套现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恶意透支将被追究刑责。业内人士提醒:信用卡消费应量力而为。否则,“卡”住的不仅是荷包,更可能“卡”掉了自己的信用和未来。

  1.

  信用卡用户

  多是年轻人

  “没有信用卡,我就活不下去。”毕业两年的小乐收入不高,可是特别喜欢高档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她在两家银行申请了信用卡,前不久,又新办了一张信用卡。

  “刷卡不像掏现金,钱包里的钱抽一张就少一张,至少心里还有底。用信用卡则像‘无底洞’,成百上千元忽地一下就刷出去了,不知不觉间,就欠下了银行一屁股债。”28岁的陆小姐酷爱购物,只要看到时尚新奇的玩意,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她承认,刷信用卡轻松快捷,容易让人上瘾,“有时候,恨不得连买瓶矿泉水都要刷卡。”然而,信用卡透支花的是未来钱,每到临近还款日,陆小姐都要对着银行寄来的账单发愁,“为了偿还信用卡透支,我刚发的工资几乎所剩无几,手头上的钱根本不足以支撑到下个月发工资,所以只得继续刷卡,一年到头都陷在刷卡——还钱——再刷卡——再还钱的怪圈中,总也存不下钱来。”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区信用卡用户数呈逐年快速递增的态势,仅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信用卡客户就已累计突破20万户。其中,热衷信用卡透支消费的群体主要集中在20-45岁之间,他们总体比较年轻,且消费观念超前。建行广西分行个人金融部一位负责人表示:“大部分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正常消费后按时还款属于正常的消费透支行为;有部分持卡客户在资金临时周转、因出差在外等原因消费透支后未及时还款存在不良透支情况;只有小部分客户存在恶意透支不还款现象。”

  2.

  刷卡轻松还钱愁

  近年来,在国内外追逐潮流及时尚等消费观念的影响下,我区社会消费观念也正逐步发生转变。由于国内信用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缺失,社会法制体系不健全,对不良透支行为缺乏健全的制约机制,随着发卡量的不断增加,不良透支现象也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2009年,央行两度警示信用卡坏账风险。坏账风险的提高与银行持续在信用卡市场“跑马圈地”直接相关。不少银行依然通过提高信用卡的授信额度和扩大发卡规模来抢占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中指出,截至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4.25亿元,环比增加16.52亿元,增长28.6%,同比增长126.5%;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3.4%,比第二季度增加0.3个百分点。

  既要享受刷卡消费的快乐,又不愿承担还款的责任。我区一些“透支族”为此花招迭出。李小姐深谙“以卡养卡”之道。她办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她时常使用A银行的信用卡透支取现,用以归还B银行的欠款,再透支取现C银行信用卡,归还A银行。起初,这一“养卡”方式屡试不爽,然而,随着刷卡数额越来越大,几张信用卡同时过度透支,李小姐最终无力偿还。

  男青年王某则更为大胆,他使用伪造的房产证和车产证明,从某驻邕银行申请到信用卡后,多次在商场刷卡恶意透支,被银行发现后,多次催收仍不还款。

  建行广西分行南宁市信用卡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大部分不良透支出现在职业不稳定的客户群体,这部分群体往往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加上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而过度透支导致‘刷卡轻松还钱愁’,陷入被银行追债的窘境。”

  据悉,我区还存在部分客户利用信用卡进行套现后从事高风险的股票、期货等投资,在资本市场环境恶化情况下无法归还信用卡借款而导致恶意透支;一些电话POS机商户则存在清算账户不规范、费率设置不规范、套用变用商户类别码等行业不规范现象,使电话POS系统成为滋长信用卡恶意套现的温床。

  3.

  信用卡关乎信用

  2007年,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落户广西,为扩大影响,该行在南宁分行开业时开展了诸多信用卡办理优惠活动。南宁市一名年轻律师趁此机会申办了一张信用卡,并多次使用该卡透支消费,累计达1万多元。银行三番五次向他催收,他不但不还款,竟索性离开了单位,改变联系电话,跟银行玩起了“捉迷藏”。银行无奈,只得诉诸法院,申请吊销其律师执照,并将其列入了全国银行联网的个人信用“黑名单”。

  2009年初,区直单位的陈小姐和同事三人一起到某银行申办信用卡,一个月后,另两个同事的信用卡早已到手,陈小姐的信用卡却迟迟不来。咨询一番后,方知因为有信用不良记录,她的申请被拒。陈小姐后悔不已,没想到还款不及时也影响到个人征信。银行方告知,这份信用还关系着她的未来,以后贷款买房买车都会受到限制,也很难享受到一些优惠利率。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有关负责人透露,现在所有银行的信用记录是通用的,在任何一家银行有不良信用记录都会对办理个人贷款及信用卡业务带来麻烦,目前各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核及信用卡审批中,均将个人信用报告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且个人负面信用记录最长保留7年。“很多人马虎大意,以为逾期还款没有什么大问题。还有的人贪图银行附赠的礼品或优惠而办理了多张信用卡,却没有激活使用,以致欠交年费而浑然不觉。等到申请新信用卡被拒绝,或是办理住房贷款需要交纳更高利率时,才追悔莫及。而这些个人的信用污点,一旦记录在案,就难以消除。现在这些信用记录基本上都是全国联网,不管你在哪个城市,都很容易查出你的信用。”这位负责人提醒,用户应未雨绸缪,尽量维护好个人的信用记录。

  4.

  加强监管 给“老赖”戴上“紧箍咒”

  2009年12月23日,杨小姐来到南宁市虎丘建材市场购买瓷砖,正当她掏出信用卡准备支付时,却被销售人员告知“店内的电话POS机只能刷储蓄卡,不能刷信用卡。”对此,杨小姐颇感意外。不仅是建材,许多小型超市和商店内以个人结算帐户作为收单帐户的电话POS机均不再受理信用卡。

  原来,我国信用卡的快速发展并不规范,存在盲目扩张、审核不严、监管滞后等种种流弊,造成了各种信用卡案件的暴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监管漏洞,通过电话POS支付系统私自更改费率,甚至伪装通过POS机消费,直接把透支额度内的现金取走,一定时间内再将资金归还给帮其套现的客户。由于信用卡拥有者众多,流通环节缺乏监督,此类恶意透支犯罪隐藏很深,且屡禁不止。2009年8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对POS机的使用进行了规范:禁止将特约商户(含固定电话支付业务的特约商户)的个人结算帐户设置为信用卡收单帐户。目前,我区所有收单机构统一关闭了以个人结算帐户为信用卡收单帐户的特约商户POS机受理信用卡功能,只能受理借记卡和储蓄卡。而开设了对公帐户的POS机则可继续使用信用卡。

  与此同时,几年前还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学生信用卡业务也被紧急喊停。2009年8月,银监会下发通知,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纷纷改变之前的宽松政策,严格限制甚至是暂停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发行。

  严把准入关,加强信用卡监管,这在我区各大银行已形成共识。“信用卡的管理一般有两种:一是加强源头控制,对申请信用卡的客户严格审核,发现资料不全者,或有信用不良的人,拒绝授卡。二是加强后台管理。一旦发现有恶意透支行为的人,立即加强催收欠款并限制甚至停卡使用。”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银行在对持卡人进行正面消费意识引导的同时,还会对经提示后仍不还款的客户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

  建行广西分行一名负责人则表示,他们在信用卡目标客户的选择上、审批授信的关口上、风险催收的环节上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因此历年以来,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客户数、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率都远低于总行及同业的平均水平。

  在出现不良透支行为后,银行利用征信手段进行监督,司法部门也通过法律手段给信用卡“老赖”们套上了“紧箍咒”。在2009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恶意透支有了明确界定和量刑标准。持卡人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在发卡银行2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欠款,便可被认定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5000元以上可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南宁市一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负责人表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明知没有偿还能力仍透支或逃避银行催款等行为都可被认定为恶意透支。因此,市民在透支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并及时偿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2.81万失信被执行人 消费行为将受限


西安晚报 2016-07-02 14:41:14

盘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大看点


中新社 2016-03-07 15:25:56

信用惩戒 7.2万人被列“黑名单”


网络 2014-03-11 11:09:01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