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以往只是节假日、店庆日才偶尔为之的店家打折促销活动,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却成为全天候行为,省城哈尔滨的各大店家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促销成了常规,让顾客倒是搞不懂这货品还有没有正常价格。如今,进入新年又迎春节,各大商场商战更是&ldq
在以往只是节假日、店庆日才偶尔为之的店家打折促销活动,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却成为全天候行为,省城哈尔滨的各大店家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促销成了常规,让顾客倒是搞不懂这货品还有没有正常价格。如今,进入新年又迎春节,各大商场商战更是“硝烟弥漫”,让人有如雾里看花。商家都宣称促销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实惠。那么,果真如此吗?
广告净打马虎眼
文字游戏挺唬人
虽然“挥泪大甩卖”、“跳楼价”这些颇具诱惑的促销字眼,已经被禁用了,可是,商家在促销活动中依然花样频出,让消费者在茫然中陷入商家设定的陷阱内。
日前,哈市消费者张萍听说某大型商场内羽绒服打折,一大早来到商场,看到“超低大特卖39元起”的宣传字样。她拉住一名销售员,询问卖39元羽绒服的位置,销售员都说你问问别人吧,我家没有。其中一名销售员说,39元可能卖的是马甲,张萍终于找到了马甲的位置,一看,上面标价是58元。售货员说,39元的马甲卖完了。
记者在采访时还发现,一些商家还使用“部分商品打折、优惠价”等字样,吸引消费者,可是往往正价的商品多,真正打折或者优惠的商品很少。有的甚至在结账的时候才发现,不是所有的商品打折或者优惠。特别是那些“藏”在打折区域内的商品,更是坑人,价签上写着20元的儿童棉裤,收银台结账时就变成了30元,令消费者一头雾水。
哈市消协有关人士对此解释,作为吸引消费者的一种销售手段,如果在有“39元起”字样的卖场内,却没有此价位的商品,可视为商场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
《零售商品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零售商促销活动的广告和其他宣传,其内容应当真实、合法、清晰、易懂,不得使用含糊、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文字、图片或影像。第十四条规定:零售商开展限时促销活动的,应当保证商品在促销时段内的充足供应。
两天相差80元
数字游戏真蒙人
位于哈尔滨道里区尚志大街一商家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宣称鞋品打四折。市民张女士看好了一双品牌女鞋,当时鞋的原价是1000多元,打完四折后是432元,张女士觉得很划算,就买下了。两天后,张女士想给母亲买同一款鞋,却发现同样的鞋已经变成了512元。售货员解释说,前两天卖432元是亏了,调价后打4折是512元。张女士心里犯嘀咕,商家随意调价,然后打折,到底哪个价是实价呢?
在道外区一家电商场里,一位消费者选购了一款“原价是1180元,现特价990元”的DVD机。而据售货员说,这个机型原来就是卖价990元,提个标签价变成1180元,900多元就是特价了。这样的特价纯粹是“忽悠”消费者。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些商品标价一两千元,打折后四五百元,便以消费者的身份请商家出示一下他们按原价销售时的台账,多数商家都推脱不愿意给看。
哈市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介绍,从消费者享有知情权的角度上讲,商家在促销商品时,如果消费者要求查看促销商品按原价销售的记录时,商家应该给与出示。
商务部颁发实施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不得利用虚构原价打折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
哈尔滨市物价局12358举报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商场打折促销活动属商家自主行为,在物价部门不进行备案。但是促销活动中对商品定价是有限制的。在促销期间,打折商品是要标注原价和折后价格,标注的原价必须是此商品销售过的价格,如果没有销售过,不能标注。“如果消费者有疑问,可以向物价部门反映,物价部门会按规定查商户的消费记录,看销售情况是否属实,如果情况不符,属于虚拟物价,物价部门会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商战演绎成“密战” 买家怀疑质价不符
那么商家在此起彼伏的促销活动中是不是赢家呢?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了商家的苦衷。
这种不间歇的促销本是为了争夺更多的客源,于是商家会把促销活动演绎成为一种“密战”。一位商界人士说,原来哪个商家进行店庆活动,一般别的商家不参与,或者晚进行几天,这是商业圈中形成的一种潜规则。可是从去年开始,这种潜规则完全被打破,哪个商家搞店庆活动,别的商家都会紧随其后,使得店庆的商家一点都没有优势,只能把促销活动的文案搞得极为秘密。这就导致商家要派出“商探”,以便应对。
频繁花样噱头百出的促销使得销售人员也糊涂起来。一家商场的店员说:“促销活动期间,我们都告诉消费者怎样买才最划算,可是活动计划总在变化,让我们都算不太清楚,更何况是消费者。我们都怀疑这商品到底值多钱。”
位于中央大街一家商店的老总说,商场内搞促销活动,一直不打折的商品很少。多数商品打折,商家减少的利润,不全都是让利消费者了,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在了促销广告和店内的宣传中。
记者针对50名消费者就如何看待打折一事进行调查,45人认为打折中消费者不见得都能得到实惠;有40人坦言,无序的打折促销只能让人觉得很多商品质价不符。
省社会科学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会学家指出,频繁的打折,不是正常的商业规律。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商家在价格上做手脚,导致坑蒙消费者的事情出现。商业部门应该规范商家的打折行为,建立良好的商家信誉体系,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