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促销犹酣 诚信折损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10-01-11 09:01:34

在以往只是节假日、店庆日才偶尔为之的店家打折促销活动,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却成为全天候行为,省城哈尔滨的各大店家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促销成了常规,让顾客倒是搞不懂这货品还有没有正常价格。如今,进入新年又迎春节,各大商场商战更是&ldq

  在以往只是节假日、店庆日才偶尔为之的店家打折促销活动,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却成为全天候行为,省城哈尔滨的各大店家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促销成了常规,让顾客倒是搞不懂这货品还有没有正常价格。如今,进入新年又迎春节,各大商场商战更是“硝烟弥漫”,让人有如雾里看花。商家都宣称促销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实惠。那么,果真如此吗?

  广告净打马虎眼

  文字游戏挺唬人

  虽然“挥泪大甩卖”、“跳楼价”这些颇具诱惑的促销字眼,已经被禁用了,可是,商家在促销活动中依然花样频出,让消费者在茫然中陷入商家设定的陷阱内。

  日前,哈市消费者张萍听说某大型商场内羽绒服打折,一大早来到商场,看到“超低大特卖39元起”的宣传字样。她拉住一名销售员,询问卖39元羽绒服的位置,销售员都说你问问别人吧,我家没有。其中一名销售员说,39元可能卖的是马甲,张萍终于找到了马甲的位置,一看,上面标价是58元。售货员说,39元的马甲卖完了。

  记者在采访时还发现,一些商家还使用“部分商品打折、优惠价”等字样,吸引消费者,可是往往正价的商品多,真正打折或者优惠的商品很少。有的甚至在结账的时候才发现,不是所有的商品打折或者优惠。特别是那些“藏”在打折区域内的商品,更是坑人,价签上写着20元的儿童棉裤,收银台结账时就变成了30元,令消费者一头雾水。

  

  哈市消协有关人士对此解释,作为吸引消费者的一种销售手段,如果在有“39元起”字样的卖场内,却没有此价位的商品,可视为商场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

  《零售商品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零售商促销活动的广告和其他宣传,其内容应当真实、合法、清晰、易懂,不得使用含糊、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文字、图片或影像。第十四条规定:零售商开展限时促销活动的,应当保证商品在促销时段内的充足供应。

  两天相差80元

  数字游戏真蒙人

  位于哈尔滨道里区尚志大街一商家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宣称鞋品打四折。市民张女士看好了一双品牌女鞋,当时鞋的原价是1000多元,打完四折后是432元,张女士觉得很划算,就买下了。两天后,张女士想给母亲买同一款鞋,却发现同样的鞋已经变成了512元。售货员解释说,前两天卖432元是亏了,调价后打4折是512元。张女士心里犯嘀咕,商家随意调价,然后打折,到底哪个价是实价呢?

  在道外区一家电商场里,一位消费者选购了一款“原价是1180元,现特价990元”的DVD机。而据售货员说,这个机型原来就是卖价990元,提个标签价变成1180元,900多元就是特价了。这样的特价纯粹是“忽悠”消费者。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些商品标价一两千元,打折后四五百元,便以消费者的身份请商家出示一下他们按原价销售时的台账,多数商家都推脱不愿意给看。

  哈市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介绍,从消费者享有知情权的角度上讲,商家在促销商品时,如果消费者要求查看促销商品按原价销售的记录时,商家应该给与出示。

  商务部颁发实施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不得利用虚构原价打折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

  哈尔滨市物价局12358举报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商场打折促销活动属商家自主行为,在物价部门不进行备案。但是促销活动中对商品定价是有限制的。在促销期间,打折商品是要标注原价和折后价格,标注的原价必须是此商品销售过的价格,如果没有销售过,不能标注。“如果消费者有疑问,可以向物价部门反映,物价部门会按规定查商户的消费记录,看销售情况是否属实,如果情况不符,属于虚拟物价,物价部门会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商战演绎成“密战”   买家怀疑质价不符

  那么商家在此起彼伏的促销活动中是不是赢家呢?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了商家的苦衷。

  这种不间歇的促销本是为了争夺更多的客源,于是商家会把促销活动演绎成为一种“密战”。一位商界人士说,原来哪个商家进行店庆活动,一般别的商家不参与,或者晚进行几天,这是商业圈中形成的一种潜规则。可是从去年开始,这种潜规则完全被打破,哪个商家搞店庆活动,别的商家都会紧随其后,使得店庆的商家一点都没有优势,只能把促销活动的文案搞得极为秘密。这就导致商家要派出“商探”,以便应对。

  频繁花样噱头百出的促销使得销售人员也糊涂起来。一家商场的店员说:“促销活动期间,我们都告诉消费者怎样买才最划算,可是活动计划总在变化,让我们都算不太清楚,更何况是消费者。我们都怀疑这商品到底值多钱。”

  位于中央大街一家商店的老总说,商场内搞促销活动,一直不打折的商品很少。多数商品打折,商家减少的利润,不全都是让利消费者了,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在了促销广告和店内的宣传中。

  记者针对50名消费者就如何看待打折一事进行调查,45人认为打折中消费者不见得都能得到实惠;有40人坦言,无序的打折促销只能让人觉得很多商品质价不符。

  省社会科学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会学家指出,频繁的打折,不是正常的商业规律。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商家在价格上做手脚,导致坑蒙消费者的事情出现。商业部门应该规范商家的打折行为,建立良好的商家信誉体系,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虚假大学所在地


2015-05-26 11:58:00

内蒙古10月起实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正北方网(呼和浩特) 2014-09-30 10:35:34

企业20天内必须自曝受罚信息


网络 2014-09-30 10:27:3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