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聊城12月29日讯聊城大学大二学生张锡春,在校内开了个“诚信店”,顾客留下手机号和姓名,就可赊账拿走货物。两个月内有近10位顾客曾赊账拿货,但都及时补上了货款,让张锡春很是满意。 “这件衣服
本报聊城12月29日讯聊城大学大二学生张锡春,在校内开了个“诚信店”,顾客留下手机号和姓名,就可赊账拿走货物。两个月内有近10位顾客曾赊账拿货,但都及时补上了货款,让张锡春很是满意。
“这件衣服190元,我只带了50元。”石女士在聊大校内的一家店铺购买衣物时,因为钱不够有些犯愁。“衣服可以直接拿走,留下手机号就行”,店主说,在校生留下宿舍地址,社会人士留下手机号码和姓名就可以。石女士留下了姓名和手机号,店主记下后并未核实,就把衣服交到她手中。第二天,石女士把190元钱送到店主手中。传媒技术学院两位女生曾赊走两件衣服,后来送款时,还带一个同学来挑衣物。这种新颖的营销方式不仅没带来风险,反而给他带来更多的商机。
这个小店的店主是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张锡春。张锡春说,自己开店不为赚钱,只为交朋友和锻炼能力。
东昌府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张的这种经营方式确实非常吸引人,但有些理想化。他分析,由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诚信度高,这种店铺在大学中做起来容易成功。但社会上人群鱼龙混杂,施行起来有一定风险。该负责人提醒小张,准确定位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在信任别人的同时注意保护好自己。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