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国际奖情结”再亮诚信警示灯

来源:中国网 2009-12-30 14:45:21

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和个人,把在国际上获奖当成了唯一目标,甚至“跑奖”、“要奖”蔚然成风,仿佛只有冠以“某某国际奖获得者”的名号,才底气十足。针对中国人的“

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和个人,把在国际上获奖当成了唯一目标,甚至“跑奖”、“要奖”蔚然成风,仿佛只有冠以“某某国际奖获得者”的名号,才底气十足。针对中国人的“国际奖情结”,国外一些人甚至专门创造出相应的奖项。(12月29日 《人民日报》)

说到我们的“国际奖情结”,当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学者专家的阐释视角,多落在文化及文化心理层面。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的“国际奖情结”已然投射出国人自信心不足而引发的文化焦虑。应该说,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挖掘,对于培育和修筑健康的民族文化底气,大有裨益。然而,文化浸润到底需要时间长河才能大浪淘沙,因此从更加实际更加现实的角度,我们的“国际奖情结”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笔者认为,“国家奖情结”实际上是我们当下社会诚信危机的一种投影。

从我们“国际奖情结”所涉领域看,可谓“遍地开花”,其实也着实反映出我们国内奖项作为一种权威认可,已经脱离了民众基石。就经济领域而言,一系列诸如“桥裂裂”、“楼脆脆”等事件的曝光,一方面让我们看到其质量真相,一方面又让我们领教了其插着“××奖”的翅膀,公然挑战人们生活基本常识。再看文化领域,各类文化的产业化进程,虽然搞活了文化,但也令文化变的一身铜臭,一些顶着“××奖”头衔搞假唱的歌唱家,已然不能与民众日益提升的文化需求划上等号。

不可回避的现实是,诸如“驰名商标”等国内权威奖项及认定,屡屡卷入权钱交易的风波,无不使得其权威性,遭受了较为普遍的质疑。百姓之所以不再“买账”,根子里是诚信产生了危机。只是我们遗憾地看到,大家挽救危机的方式不是以自身的卓越去赢得民众的心,而是继续寻找捷径来证实自己的“价值”。可以说,这种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变相推动了国际奖的大行其道,甚至演化为专为国人量身定制的“产品”。

应该说,在经济浪潮风起云涌间,我们当下的社会存在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也就是凡事便于经济挂钩的“现实”逻辑。这种价值观已是单一概念的等价交换,成了人与人之间建筑各类关系的纽带。当以诚相待,需要“含金量”去衡量,需要“利益链”去度量,“诚”字也就仅是基于价与值的思量了,其可信度几许自是不言自明。

从某种程度说,“跑奖”、“要奖”蔚然成风,固然是一种为利所图的内外勾结,其实说穿了,还是“买诚信”的思维在作祟。或许这种思维和我们“跑关系”、“走门路”的社会歪风,也是不无关系的。

因此笔者认为,“国际奖情结”是一盏本土再次亮起的诚信警示灯。换句话说,构建我们社会诚信基础,才能从底子里树立起我们的自信心,消除我们的文化焦虑,根本上解决我们对所谓“国际奖”的心理依赖。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2018中国改革创新与诚信建设高峰论坛


东北新闻网 2018-01-23 12:48:35

国家发改委: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范围不断拓展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2017-12-19 12:28:46

《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蓝图》发布


中新网 2016-09-28 08:06:56

你会正确使用信用卡吗?


网络 2014-06-06 10:51:58

信用体系建设要过好“共享关”


网络 2014-05-09 22:14:33

快递服务不在于实名而在于诚信


东方网 2014-01-08 13:32:3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