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24日发表题为“各地水价听证会怪状不断,造假风唤问责机制”的新闻评述,罗列近期发生在济南、银川、哈尔滨、福州等地的水价听证怪现象并进行解读。对于价格听证会,人们早已不陌生,近些年来微词亦从未间断,但&l
中国新闻网24日发表题为“各地水价听证会怪状不断,造假风唤问责机制”的新闻评述,罗列近期发生在济南、银川、哈尔滨、福州等地的水价听证怪现象并进行解读。对于价格听证会,人们早已不陌生,近些年来微词亦从未间断,但“洋相”出得这样集中、这样离谱(例如扔水瓶、“梦中听证”、“被代表”等等)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人们独立判断能力越来越强、对公平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舆论监督越来越有力的今天,这些都属于“丑闻”和“低级错误”,是本不该出现的问题。
在很多事情上,规矩固然重要,“主事”之人的公正心以及权威也很重要。就听证会而言,物价部门就是“主事”的人。眼下出现的关于水价听证会的种种微词,与其说是集中指向于现行的听证会制度,倒不如说是集中直指主事的人。这就等于说,因为水价听证这件事,物价部门的公信力正在遭受着严重的损蚀;而物价部门是地方政府的一部分,抑或说其背后是整体意义上的地方政府,物价部门公信力的下降,也可能或多或少地影响地方政府整体公信力。
其实,为什么会出现多省市水价上扬,笔者分析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某种宏观政策依据;其二,地方财政不想或无力给予自来水这种公共产品更多的补贴;其三,意在保护供水业投资商的利益和积极性。假如第一条原因系主导,倒情有可原,甚至可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但应该加大对公众的正面宣传;假如后两个原因系主导,笔者就觉得:地方物价部门乃至整个地方政府因为水价听证而损蚀公信力,实在是很不划算。
对于地方政绩而言,与自来水业有关的GDP、税收以及财政补贴,不可能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水价听证会一旦搞得不好,对于地方政府公信力损蚀的程度却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它事关千家万户、事关民生,事关下一步是否可能通货膨胀等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另一角度看,它则事关民主进程这一郑重的话题:有评论者认为价格听证会是一个“民主训练场”,也就是说,民主是一个很复杂、深奥的问题,而价格听证制度虽然显得表浅,却给了大众一个认识、参与、体会的平台。这个平台,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塑造和增强公信力的极好机会,假如把握得不好,在民主公信力、政治公信力方面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