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在水价听证问题上损蚀公信力划算吗

来源:人民网 2009-12-29 16:29:15

中国新闻网24日发表题为“各地水价听证会怪状不断,造假风唤问责机制”的新闻评述,罗列近期发生在济南、银川、哈尔滨、福州等地的水价听证怪现象并进行解读。对于价格听证会,人们早已不陌生,近些年来微词亦从未间断,但&l

    中国新闻网24日发表题为“各地水价听证会怪状不断,造假风唤问责机制”的新闻评述,罗列近期发生在济南、银川、哈尔滨、福州等地的水价听证怪现象并进行解读。对于价格听证会,人们早已不陌生,近些年来微词亦从未间断,但“洋相”出得这样集中、这样离谱(例如扔水瓶、“梦中听证”、“被代表”等等)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人们独立判断能力越来越强、对公平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舆论监督越来越有力的今天,这些都属于“丑闻”和“低级错误”,是本不该出现的问题。

    在很多事情上,规矩固然重要,“主事”之人的公正心以及权威也很重要。就听证会而言,物价部门就是“主事”的人。眼下出现的关于水价听证会的种种微词,与其说是集中指向于现行的听证会制度,倒不如说是集中直指主事的人。这就等于说,因为水价听证这件事,物价部门的公信力正在遭受着严重的损蚀;而物价部门是地方政府的一部分,抑或说其背后是整体意义上的地方政府,物价部门公信力的下降,也可能或多或少地影响地方政府整体公信力。

    其实,为什么会出现多省市水价上扬,笔者分析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某种宏观政策依据;其二,地方财政不想或无力给予自来水这种公共产品更多的补贴;其三,意在保护供水业投资商的利益和积极性。假如第一条原因系主导,倒情有可原,甚至可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但应该加大对公众的正面宣传;假如后两个原因系主导,笔者就觉得:地方物价部门乃至整个地方政府因为水价听证而损蚀公信力,实在是很不划算。

    对于地方政绩而言,与自来水业有关的GDP、税收以及财政补贴,不可能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水价听证会一旦搞得不好,对于地方政府公信力损蚀的程度却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它事关千家万户、事关民生,事关下一步是否可能通货膨胀等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另一角度看,它则事关民主进程这一郑重的话题:有评论者认为价格听证会是一个“民主训练场”,也就是说,民主是一个很复杂、深奥的问题,而价格听证制度虽然显得表浅,却给了大众一个认识、参与、体会的平台。这个平台,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塑造和增强公信力的极好机会,假如把握得不好,在民主公信力、政治公信力方面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