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经适房轮得到白领吗?7种“不诚信”申请将被中止

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2009-12-28 09:13:37

买“经适房”,轮得到白领吗?   上海人这周最关注的房子,是在那偏远角落的“经济适用房”。“经适房”到底有多“经济”?是否真“

  买“经适房”,轮得到白领吗?

  上海人这周最关注的房子,是在那偏远角落的“经济适用房”。“经适房”到底有多“经济”?是否真“适用”?多番媒体报道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可若是真要对着条件一条一条比下来,似乎身边又没几个人能轮得上买。

  另一方面,正如大多数政策出台后一样,也有人开始盘算着如何来钻“经适房”的空子,让自己看上去更“经适”一些。而真正够得上条件的人则又开始担心:会不会有“浆糊”?会不会有“杯具”?

  虽然抛开白领狭小的生活圈子来看,需要“经适房”的大有人在。但如果身边真有人能买到“经适房”,恐怕也会一时传为谈资。

  有些房子,你总是在听人家谈起,自己也知道它存在,可是真的要买,却总是轮不到你。这些传说中的房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偏门房”。

  经适房希望不要有“浆糊”

  2小时,发了129个号码

  12月18日,首批经济适用房在徐汇闵行开盘申购。

  在之前一周的咨询中,来人不少。为了保证申请井然有序,申请点的工作人员早在几天前,就向下属30个居委发通知,分成四批在一天内分别进行经适房申购。

  早晨7:30,第一位申请者开始排队等候了。8:30,第一批申请者经过登记和初步审核,每人领到一份样表和相关资料。9:00,申请前的培训正式开始。“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大家填表的准确,并且再次明确自己是否符合条件。”一名现场负责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培训由徐汇区房屋管理局与民政处共同指导完成。

  9:30,完成培训的34名申请者,手里拿着号码牌一拥而上,争前恐后冲向一楼大厅。由于大家都抢着要早点拿到申请表,场面有些失控,排队的人群蠢蠢欲动,工作人员尽力维护着现场秩序。

  两个多小时后,大约20名市民领取了申请表,现场已发放了129个号码牌,第二批培训的市民不得不到下午1点半之后再来。“下午的情况会好转,因为完成培训之后,1月17日之前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来办理申请,不一定非要今天集中受理。”一位负责人说。

  差0.1平方米就不准买

  此次经适房申购的门槛较高,不少市民因为差了一点点而无缘经适房。据悉,申购经适房要满足五大条件:1、具有本市户口7年以上,且在申请区居住满5年;2、人均住房不超过15平方米,计算拒绝四舍五入,超过0.1平方米也不予准入;3、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300元每月,计算日期从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11月30日;4、人均资产低于7万元,家庭如有股票投资,以2009年11月30日收盘价为准;5、申请人如在5年内有买卖房经历也不予准入。

  诸先生希望与妻子、孩子一同申请一套二室一厅的经适房,但是在他户籍所在的一所房子内,却有两本户口本。诸先生与他的父亲、儿子在一张户口本上,诸先生的哥哥一家又在另一本户口上。如果按一本户口本计算,诸先生三人的人均住房面积大于15平方米,也就是不符合申请的条件。接待处的工作人员建议诸先生将妻子的户口也迁进来,这样就满足了条件,到那时再来申请。

  余先生夫妇遇到的却是其它的问题。他们一家三口与余先生的爸爸同在一个户口内,他们希望为80岁高龄的老先生申请一套房子,但是考虑到老先生无法独自还贷,余先生希望用自己的公积金帮忙还贷,但是由于经适房的产权只能属于申请者,因此按照规定,余先生不享有房子的产权。余先生夫妇称“不得不回去再考虑一下了”。

  金女士是名小区保安,月收入千余元,听说首批经适房开始试点的消息之后,兴高采烈地来到受理中心办理。她与前夫已离婚9年,一直独自租房子住在外面,虽然离婚后房子归了前夫,但是她的户口仍在那套房子里。按照家里3个人头来算,金女士完全满足条件。但是惟一困扰她的问题是,前夫也希望申请经适房或廉租房,现在若金女士申请了经适房,那么将来前夫与儿子能否再申请一套房子?

  各种想象不到的问题接踵而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此刻大概只有这句老话最能描述每位申请者的心情。

  “我可不想‘杯具’”

  更心急的人,已经到经适房的楼盘去看房子了。

  松江泗泾镇上的“新凯花园”,是未来徐汇经适房的所在地。“新凯花园”二期“佘山湾”将近一半的住宅区已完成房屋和绿化的施工建设,另一半住宅区还在进行绿化和道路的施工,预计明年中旬可竣工。

  记者观察到,二期佘山湾采用深咖啡、欧化的外墙设计,显得洋气美观。一室一厅房型的建筑面积为43.59平方米,二室一厅房型的建筑面积有63.28平方米、64.92平方米、74.61平方米等多种,配套设施也基本完善。

  在小区里,记者遇到了刘先生和田小姐。他们正准备要申请经适房,于是特地过来看一看。“这里空气很好,9号线走几分钟就到了,挺方便的。”在北新泾上班的田小姐准备和妈妈共同申请一套一居室的经适房,条件已符合。“虽然我住在徐汇区很好的地段,但是毕竟面积太小。为了省钱,还是申请一套经适房比较划算。”田小姐告诉记者,“我不希望年纪轻轻就做房奴。”

  田小姐的中学同学刘先生也准备和家人共同申请一套二居室的房子,“这里新造的房子房型很不错,我看了之后很满意,我想要快点申请啦。”刘先生仔细地算了算日子,“初审需要15个工作日;经济状况核对需要45个工作日,还要公示10天,15个工作日内要复审核查,还要7天的复审公示。估计明年四五月份才能摇号。”

  说到准入条件,田小姐无奈地说,“它规定人均年收入要低于2.76万元,人均财产要低于7万元,这对于现在的白领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但是,她惟一希望的便是在经适房申请过程中,不要有‘浆糊’,“我可不想成为《蜗居》中那样的悲剧人物。”

  谁够资格申请?

  经适房的申购环节是否会“浆糊”,确实是大家广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已经有新闻说,有人为了够格申请经适房,辞去了3000元月薪的工作去小区做保安。而在老百姓中间,谁够格申请经适房,谁又能最终买到经适房,也成为一个热议的焦点问题。

  在经适房楼盘现场看房陈小姐告诉记者,在她居住的曹阳新村里,不少人每天都在悄悄地讨论经适房的话题。“最关心的问题是谁有资格去申购。大家用的是排除法:只有那些住一室户的人家,才有可能符合人均住宅面积的规定。再看那家人的‘成分’,如果家里都是老人,年轻人工作又不太好或者没工作的,就有可能申请到。最后就看他们的存款,这个很难打听,大家都在猜来猜去。”

  陈小姐说,他们楼里曾有人动过“歪脑筋”:“有一家人,把股票全抛掉,资产转移到表叔家里。不过后来才发现也不行,因为要查一年内的股票交割记录。”但是陈小姐同时也表示,据说有人早在一年前就悄悄地完成了“财产转移”。

  不过陈小姐说,他们小区中符合经适房标准的人家并不多。“大家算来算去,我们楼里只有1户人家有可能符合要求。”

  7种“不诚信”申请将被中止

  ■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或者人均财产超过准入限额;■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与申请材料填写的不相符合,金额超过5000元,含5000元;■人均财产与申请材料填写的不相符合,价值超过10000元,含10000元,或拥有机动车辆、非居住类房屋未申报;■银行账户数多于申请材料填写的账户数;■证券账户数多于申请材料填写的账户数;■社会保险费的缴纳与申请材料填写的情况不相符合;■申报期间有转移财产嫌疑,以及需要重新确认的其它情形。

  想到不容易,买到不简单

  “偏门房”只是个传说?

  经适房一出,不少人开始打起了“装穷”的脑筋,想尽办法弄套房子。所幸目前看来,从申请到购买的整个环节都需要经过层层公示和审查,是否还会有人漏网我们拭目以待。不过,在这个房价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时代,总是有人能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找到各种各样的“偏门房”,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甚至以此发财牟利。

  准拆迁房:等待补偿

  张先生原本在威海路有个不大的汽配店门面,“当时月租能收四五千元。”原本指望着这么过过小日子,没想到有一天,一纸拆迁通知书,让他一下子没了方向。“拆迁办那时候说可以补贴我房子或者现金,我都没答应。”张先生提出的要求是,还是要一个可以开门做生意的门面房子,让自己的生活能继续维持下去。拆迁办的工作人员想想他的要求也算合理,于是调配了一下手头的资源,盘给他一个徐家汇附近的小商铺。

  谁知道两年后,徐家汇的商铺又碰到了拆迁。这次,张先生留了个心眼,“故伎重演”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过这次并不一定要商铺,而是要求那些“准拆迁房”。也费尽心思,打通层层关系后,张先生的这个商铺换到了两处等待拆迁的房子。如此这般在十年里“滚雪球”,张先生已经滚到了近千万身价。最近,他又在七宝附近买了一套房子。问他为什么选那里,他神秘兮兮地说:“我看见一张以后的规划地图,图上我买的这个房子是没有的!”

  不过不少房地产业内人士也指出,现在要想如法炮制,几乎是难上加难。真正的待拆迁房,基本上没人会出手。大部分“准拆迁房”价格要远高出附近的二手房均价,而且其实并不知道拆迁时间以及具体的补偿方式。而不少卖“准拆迁房”的房东大多急需资金,且不愿等待漫长的拆迁期。在交易换就,还可能存在交纳押金后户口冻结导致无法过户等种种风险。

  亭子间:四两拨千斤

  何先生的买房经历也颇为传奇。15年前,当与他同龄的人纷纷考虑买房子时,他却把眼光投向了谁都没注意的“异类”——亭子间。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他在几年间,陆陆续续以2万-3万元一间的价格,在市区买了七八个亭子间。这种另类的买房方式,受到了不少朋友的取笑。大家都叫他“亭子间大王”。

  不过何先生依然故我,直到有一天,他的第一处亭子间被拆迁,得到了15万元的补偿款。2万元一下子变成了15万!这时大家才真正明白他的“用意”。当初买大房子的人,如今纷纷佩服起这位买小房子的人的眼光。而何先生对自己的这套生财之道也颇得意。他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个故事是“上海滩最贵的亭子间”。据说有人曾经买过一个老别墅里的亭子间,最后整幢别墅陆陆续续被一个大款收齐,只差这一个亭子间。经过长达数年的谈判,软磨硬泡,最后,大款崩溃,以50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个当年才6万元入手的亭子间。

  故事归故事,经过几番变迁改造后,如今市内的亭子间早已屈指可数。而为数不多的几处,早也不是两三万元一个能买到,再后面加个“0”也很难说动人家。同时,买亭子间也和买待拆迁房一样的各种风险。

  “孤老”房:继承宅基地

  林小姐曾经买过两套房子,但是最近,随着崇明大桥通车,川沙新建迪士尼项目,她把投资目光投向了“乡下”。但是,她也不买那里的商品房,而是偷偷摸摸地专找农村的孤老,对他们的房子“下手”。其实,更深层次的目标,则是孤老名下的“宅基地”。

  按照政策,农村户口的人有宅基地可以分,在宅基地上可以自己造房子。“宅基地”可以继承,但是无法买卖,所以即使一个城里人买了宅基地上建的房子,其实从法理上来说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惟一的办法是将自己变成宅基地的合法拥有者。可是,一个城里人,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林小姐的办法就是找孤老。

  “简单来说,就是找到一个孤老,然后给他一笔现金,让他指定我为他的遗产继承者。当中还要经过复杂的法律程序。等一系列程序办妥,等他过身后,这块宅基地就能归到我的名下,就能自己造房子了!”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人和林小姐动了同样的脑筋。因此在不少的农村地区,七老八十的孤老,总会莫名其妙跳出几个不知从哪里来的“远房亲戚”。有些明明吃低保的孤老,居然还能在自家的宅基地上造起几层楼的别墅。

  林小姐目前还在寻觅这样的“孤老房”。“很难找,不过我会继续努力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租房市场的“信用”之战


新北京楼市周刊 2017-11-01 21:07:00

交通违法将纳入诚信档案


2015-11-11 15:08:23

火车逃票将上诚信“黑名单”


网络 2014-06-12 18:55:31

让失信违法者“浮在水面”


网络 2014-03-11 11:18:1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