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驰名商标假案 释放诚信危机

来源:海南日报 2009-12-16 09:22:13

辽宁抚顺中院多名法官卷入“驰名商标假案”,案件涉及辽宁多个中级法院的法官及数十名律师,传已有3名律师在调查过程中自杀。据悉,“驰名商标假案”一般流程是,寻求法院对驰名商标司法的认定,再凭借

  辽宁抚顺中院多名法官卷入“驰名商标假案”,案件涉及辽宁多个中级法院的法官及数十名律师,传已有3名律师在调查过程中自杀。据悉,“驰名商标假案”一般流程是,寻求法院对驰名商标司法的认定,再凭借司法认定,进而套取政府高额奖励。(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面对满大街的驰名商标,其实公众早有质疑。通过此案,虽然驰名商标大军中,混有猫腻得以证实,但涉及商家、法院甚至各地方政府,着实出乎意料,也颇感震惊。梳理这篇报道,我们得知,政府高额奖励是众商家追逐“驰名商标”的一大诱因,加之司法认定环节中一些法官律师,知法犯法,钻法律空子,促成了驰名商标鱼目混珠现象。驰名商标假案,在放大各方面追名逐利丑态的同时,也更深层次地释放出当前社会多重诚信危机。

  我国自1985年3月成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员国后,正式开始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工作。然而,这种基于保护产权的驰名商标,发展至今,以反向成为商家商品立足市场,拥有号召力的砝码。不能说,这种寻求自身资质证明的做法有错,毕竟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商品好坏光靠“王婆卖瓜”式的宣传,难以令人信服,况且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也需要权威的导购指引。然而不可回避的现象是,现今很多商家,往往忽略市场培育过程,而过分追求既得利益,这就使得消费者与其之间,诚信关系处于脆弱的边界。从这个角度来看,驰名商标“泛滥”,表面上看是在“拉拢人心”,其实发出的是诚信危机信号。

  如果说,急功近利是商家追逐驰名商标的心理动因,从而释放出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危机。那么,地方政府以高额奖励,去鼓励商家争得驰名商标的名头,当然更是急功近利诱发的诚信漠视。地方企业拥有怎样的实力,地方政府心知肚明。为了寻求政绩,将企业注册上驰名商标,量化纳入地方规划范畴,是把诚信二字抛在了脑后,变相鼓励企业去“动脑筋”不说,也将政府与公众的诚信基石,踏在了仕途的脚下。

  我们发现,驰名商标“暗战”已从市场竞争的语境中,波延到地方政府间的比拼。在这种“拼杀”助推下,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沦陷”也就是迟早之事。某种程度上看,道德层面的诚信观念,正是司法天平向有违公正一面倾斜的外力。令人担忧的是,在如此大面积的诚信危机下,作为另一个驰名商标认定机构的工商,能否保证一身清白呢?真的很难说。

  笔者认为,驰名商标假案的曝光,能不能坏事变好事的关键在于,追究涉案人的同时,该反省假案所释放出的多重诚信危机。毕竟,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底线,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石。这个基石发生危机,波及到的又何止于驰名商标假案之类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恐怕伤及的最终是政府公信力和民心。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2018中国改革创新与诚信建设高峰论坛


东北新闻网 2018-01-23 12:48:3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