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要素,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准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过去,我们一直将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传颂。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
诚实守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要素,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准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过去,我们一直将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传颂。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其大意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是根本不行的。就像大车、小车没有了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它还靠什么行走呢((车兒)、(车兀)、所指是同作用的车部件,只是区别于大车小车)?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时,这一传统美德不是更加发扬光大了,诚信缺失问题却是越来越突出,正在侵蚀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据《小康》杂志2009年6、7月对我国“信用小康”的调查:2008年对中国信用情况“极不满意”、“很不满意”的比例达66.2%。社会诚信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乃至极为堪忧的热点问题。
人们之所以普遍关注诚信,社会呼唤诚信,除了社会诚信直接关系人们社会生活的切身利益的根本原因之外,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及严重程度,则是十分重要的现实原因。这类诚信缺失,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腐败大案频发,社会矛盾复杂突出。近年来,党和政府的反腐倡廉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暴露出的大案、要案,金额之巨、层次之高,令社会大为震惊。一些官员不作为、乱作为或工作方法简单等而导致对抗基层政权的群体性、恶性事件频发。一些政府部门政出多门,矛盾不一,公开、公平、公正性不够,导致社会舆论纷然不一。有的地方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体制改革利益受损等引发的部分有关利益阶层诉求不断,上访连连,以至发展成群体事件。如失地无业农民、失业工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国有企业改制改组中的下岗人员、离退休人员以及内退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等,已成为当前群体性上访事件的主要诱因。网络对政府信息的质疑甚至恶搞,“被”句式的流行,如政府民意调查中的“被满意”、“被小康”、“被就业”、“被提高”、“被代表”等现象,虽失偏颇,但反映出社会民意对政府行为缺乏应有的认可和信任。还有政府的形象工程,统计数字造假,公款挥霍招待,公款出国旅游等案例的广为曝光。这些已经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损害了人民政府的形象,极大影响了政府管理行为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2.经营行为唯利是图,社会责任缺失。具体表现为:一是不守信用。主要体现在不认真履行合同,包括供货合同、贷款合同、用工合同、工程合同等。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企业合同履约率大概只有50%。即有一半合同执行不了。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和工程款、拖欠银行贷款、拖欠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虽然国家一直在采取措施治理,但此类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制假卖假。假药、假酒、假烟、毒奶、毒米、黑心棉、注水肉横溢市场,屡禁不止。电视节目采访对象说:“能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放心药,已成为老百姓生活的奢望”,这话虽然过激了点,但却是不少人的苦涩、肺腑之言。三是恶意欺诈。利用假合同、假票据诈骗企业和银行资金,利用假广告坑害消费者,利用“假破产”方式逃废银行债务,这些不单是诚信缺失问题,而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四是财务失真。编制虚假财务报表隐瞒利润,逃税漏税;有的上市公司掩盖经营亏损,披露虚假财务信息,虚高利润,骗取业绩,误导投资者。
3.职业道德污浊于名利私欲,潜规则横行。教育界、学术界、文艺界、体育界以及中介机构风气污化,不少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下降,潜规则替代了规章制度,名利金钱主导所言所行,拜金主义泛滥。文凭造假、考试作弊,硕士、博士、博士后、院士等学位、职称空前贬值。运动员打假球赌黑球,规模之大、赌额之巨、涉员之众,令人发指。虚假欺诈广告充斥视频,明星、演员三言两语赚大钱,媒体视频黄金时间猛捞钱。尤其是公职人员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互勾结,沆瀣一气,欺凌百姓,祸害一方,更令人愤慨。这些现象犹如毒瘤,侵蚀着社会的肌体,腐蚀社会公德,危害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4.人际关系庸俗功利,坦诚不足,戒防有余。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正常的情感越来越淡薄,功利性趋强,多带上“面罩”和“标签”,社交唯我所用,交友“人走茶凉”;为上者好“喜”厌“忧”,为下者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拉关系,走后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似已成风,不为者却成为“异类”;路有不平,“乏”人相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互助、友爱、正义、公道的社会风气变得淡薄;个人、团伙诈骗行为横行,防人之心时时有,交往事事防上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基本的互信,坦诚不足,戒防有余。
等等,不一而足。
这类社会诚信严重缺失现象的存在和蔓延,于党、于国、于民危害甚大。
第一,破坏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健康运行。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诚信是基石,法制是保障。如果社会普遍面临诚信危机,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企业不讲信用,政府缺乏公信力,那么整个国家的管理、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就会扭曲、失范、无序,信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就难以发挥,健康有序高效的市场机制就无法正常运转,企业将面临诸多风险和陷阱,交易成本增加,效率和效益降低;法律和社会道德秩序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
第二,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执政能力。在社会诚信危机中,政府诚信缺失是最有杀伤力和影响力的。因为这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领导的人民政府管理国家、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关系到人民群众信任、拥护、服从党和政府领导和管理的大问题。屡屡发生的涉及众多高官的大案、要案,以及一些政府机构缺乏诚信、执政失误而引发的群体事件和社会不稳定等重大社会问题,已对党和政府的威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党和政府的诚信对企业诚信、个人诚信和社会诚信具有主导和规范作用,企业和个人行为的规范,市场的监管,社会秩序的维护,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都是政府管理的职责,也都是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
第三,影响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诚信是最基本的要素,需要人与人之间建立互信、互爱、真诚和友善的关系,需要企业以诚信为本、以信誉至上、为社会负责,需要政府成为高效、廉洁、公信的管理者。同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需要较高的全民道德素质和高尚文明的社会风气。那些不讲信用、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行为显然与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格格不入。
第四,不利于我国对外国际形象。目前,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各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国际商业活动和日常交往中,存在一些不守信用,制假售假的现象,使得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的商品格外“关照”,消费者也心存疑虑,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影响了我国的对外交往和国家声誉。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也应该充分肯定随时代前进而不断进步的社会文明,我们更应该肯定并大力弘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中所涌现的无数英雄们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和英勇献身精神。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于党、于国、于民危害十分严重的社会诚信缺失的现实熟视无睹,更不能任其蔓延。邓小平同志讲的“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是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无疑,绝不仅仅是指经济发展及GDP增长速度,而是包括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在内的社会进步。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切实可行举措,强化社会诚信建设,重典治乱,正上扶下,言行必果,取信于民,彻底扭转诚信缺失的种种恶风陋习,真正建立世风清正、诚信有序、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