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郝女士头一次上银行办理房贷,却意外得知自己有不良的信用记录,还挂上了人民银行的“黑名单”。为把这蹊跷的事弄清楚,郝女士在银行之间往返奔波了7个月,最终不得不上法院给自己“正名”和&ld
市民郝女士头一次上银行办理房贷,却意外得知自己有不良的信用记录,还挂上了人民银行的“黑名单”。为把这蹊跷的事弄清楚,郝女士在银行之间往返奔波了7个月,最终不得不上法院给自己“正名”和“洗冤”。
今年2月,郝女士因买房去银行办理按揭贷款,不久,她被告知办不下来,原因是曾有过不良信用记录。郝女士很纳闷,此前,她从未在银行贷过款,怎么会有这档子事?着急之余,郝女士去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给她出具了个人信用记录:2002年1月,她曾向江北某银行借款98560元,用于购买电脑,还款期限自2002年1月15日起至2004年1月14日止;尽管这笔贷款目前已还清,但其间存在3次逾期还贷的行为,因此,贷款人郝女士的姓名被列入了征信系统的“黑名单”。
“太冤枉了,我从来没办过贷款,肯定是被人家冒了名”,更让郝女士烦心的是,一挂上“黑名单”,外面就没有银行愿意给她办按揭,不能按合同约定时间支付房款,恐怕要向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了。一连串的问题扑面而来,而当初那家放贷银行却言之凿凿,他们是按手续发放贷款的。郝女士在银行之间往返奔波了7个月,身心俱疲,却毫无说法,今年9月,她将这家银行告上浦口区法院,理由是侵犯名誉权,要求判令:消除个人信用不良记录、赔偿误工损失3000元、赔偿精神抚慰金8000元。
上了法院,银行提供了郝女士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借款合同等证据,以证明“该笔贷款手续齐全,从资料显示我行正常发放贷款”。根据郝女士的申请,法院委托专业鉴定中心出马,对借款合同等材料上的郝女士的签名和指印进行鉴定,结果证实,名字不是郝女士所签,指印也不是郝女士本人的。
孰是孰非已经清楚了。法院认定,银行与郝女士之间借贷合同的法律关系不成立。经审查和核算,郝女士的误工损失为2608元,另精神损害抚慰金酌定为800元。法院一审判决:银行更正郝女士个人信用数据库中的逾期还款记录;赔偿郝女士误工损失和精神抚慰金3408元。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