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防止金融危机的信用风险向浙江扩散

来源:商务部信息 2009-12-01 17:18:15

在全球经济普遍遭挫的大环境下,订单萎缩、赊销风险、资金链紧张、税收压力大,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国际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定价权,在今年更是普遍遭遇生存困境,无不受到由金融次贷危机传递、扩散导致的经营环境恶

    在全球经济普遍遭挫的大环境下,订单萎缩、赊销风险、资金链紧张、税收压力大,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国际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定价权,在今年更是普遍遭遇生存困境,无不受到由金融次贷危机传递、扩散导致的经营环境恶化。为了全面隔阻信用危机、过滤信用风险,浙江省工商局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企业信用防火墙计划》,防范国内外信用风险向省内扩散、转移,防止企业信用风险演变为社会信用风险,为浙江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企业信用防火墙计划》主要包括六个子计划:分别是企业信用修复和维护计划、信用管理植入计划、外贸信用风险防范计划、高风险企业预警和平稳退出计划、失信高危人群禁入计划和信用中介机构培育扶持计划等。 

    ——企业信用修复和维护计划,在于帮助企业及时自我消化信用风险。 

    企业获取自己的信用资源绝不是一朝一夕,靠的是一代人或者多代人的孜孜以求、诚实守信。为此,对因非主观故意因素或不可抗力,致使企业驰(著)名商标、知名商号、“守合同、重信用”单位、“信用管理示范”等信用资产受到波动、损坏的,工商机关将采取教育、引导等手段,帮助企业主动纠正不当行为,防范企业的信用资产流失,帮助其强化市场开拓能力和营利能力。浙江省工商局将开展万家企业信用指导活动,帮助企业及时消除违法状态,提升信用建设水平。除危害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的违法行为之外,对其他一般性违法行为,以引导规范作主,依法实施提示、警示、告诫、责令改正等行政措施。 

    ——信用管理植入计划,在于强化企业内部信用防控机制。 

    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强烈地警示我们,信用经济越发展,信用活动越活跃,越需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而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人才十分短缺,考察、征集客户信息、评估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赊销等控制风险事宜均没有专业人员和部门进行管理,影响到企业信用的防控。由此,我省将推进实施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培育工程,在全省首批培育百名以上信用培训管理师,培育200家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并对1000家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培训。使得三年内,全省有一半以上企业法人基本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外贸信用风险防范计划,在于严防国外信用风险向国内转移。 

    由于公司间竞争加剧,且客户因全球市场萎缩而压缩采购,使公司的利润大大缩减。与此同时,国内的的贸易条件变得更为宽松,超出信用额度的销售和给不合格信用者开放信用额度的风险也在增加。这势必使外国的信用风险向国内转移、扩散。为了抵御风险的转嫁,浙江省工商机关将建立外贸信用和预警平台,及时向企业提供外贸信用风险提示,帮助企业及时采取对策应对风险。同时,加强与国际信用组织的联系,建立境外应收帐款维权体系。 

    ——高风险企业预警和平稳退出计划,在于防范企业信用风险社会化。 

    金融危机后,浙江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服装、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影响较大,易发生欠薪逃逸、欠债逃逸等行为,企业信用风险可能会转化为社会信用风险。实施该计划后,工商机关将依托政府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整合信贷、税务、劳动保障等部门信息,对出现严重欠薪、欠债行为且明显已无力偿还的企业,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企业信用风险会诊,指导企业及时组织清算,帮助其平稳退出,防范企业出现欠薪逃逸、欠债逃逸等行为。 

    ——失信高危人群禁入计划,在于防止不诚信经营者进入经济领域。 

    企业的管理者不讲信用,企业就会不讲信用。该计划明确,对个人欠债数额较大到期不清偿,有严重失信行为的“老赖”,取消其企业法定代表人及公司高管的任职资格。对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负债有个人责任的,特别是对于执照吊销后不组织清算的,禁止其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公司高管。工商机关将完善法定代表人黑名单制度,依法落实严重违法失信法定代表人禁入制度。 

    ——信用中介机构培育扶持计划,在于满足企业信用服务需求。 

    下一步,我省将积极发展信用管理咨询、信用培训服务、信用信息服务、信用担保、信用保险、信用保理等信用中介行业。特别是完善健全信用保险市场,完善企业信用风险转移机制,降低信用销售风险损失;推进信用保理服务,建立应收帐款再融资机制,保障企业资金链安全。二、三年内在省内培育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100家,基本覆盖各种信用服务行业,基本满足企业信用服务需求。此外,逐步向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开放工商企业信用数据库。工商部门在信用监管、信用资产赋予过程中,逐步扩大采用中介机构提供的信用产品。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