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新骗术:花钱就能消除信用污点

来源:新浪财经 2009-11-19 11:36:19

近来,不少市民收到声称能消除银行不良信用记录的短信,部分市民因轻信而失财。有关人士指出,市民对此应提高警惕,当心造成个人资料的泄露和被非法利用   有人在网上公开做广告代消不良信用记录。   核心提示   随着银行征信系统的建立和

  近来,不少市民收到声称能消除银行不良信用记录的短信,部分市民因轻信而失财。有关人士指出,市民对此应提高警惕,当心造成个人资料的泄露和被非法利用

  有人在网上公开做广告代消不良信用记录。

  核心提示

  随着银行征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银行信用记录和市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密切,一不小心就留下了信用污点,给生活带来不小的麻烦,后果轻则申请不到信用卡,重则办不了房贷等各项贷款。可就有这么一伙人,把行骗目标瞄向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声称银行内部有人,交钱就能帮消除不良信用记录。

  最近,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上述情况,有的市民甚至被骗了。记者调查发现这完全是一个骗局。银行提醒,个人信用记录可以修正,但声称交钱就能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黑中介”,不但不能帮忙消除,还极易造成个人资料的泄露和被非法利用。

  报 料 人:张先生

  报料内容:找中介帮消除不良信用

  记录被骗

  报 料 奖:150元

  市民投诉:急于消除不良记录被骗

  “就因为信用卡逾期还款,我没法享受首套房的贷款优惠政策,如今年底了,又怕房贷优惠政策有变,我也想能早点消除不良信用记录好买房。”最近要买房的市民张先生四处打听如何消除个人信用污点,他希望自己的5次信用卡逾期还款记录能够消失。

  张先生说他平时工作很忙,常容易忘记及时还款。有时哪怕晚一小时晚一分钟还款,银行都要算他逾期,5次信用卡逾期记录让他背了“黑锅”,去银行办房贷优惠老是碰壁。于是,想尽办法的姜先生在网上发现有中介宣称,给钱就能帮助消除不良信用记录,每条报价在3000元到1万元不等,于是他和对方取得了联系。

  中介让张先生先到中国人民银行打一份自己的信用报告,然后快递到中介手上,让他15天后再去人行查一下,但要先付一半的费用,确定所有不良贷款记录都消失后再付另一半,还要把身份证复印件、账户信息给对方。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张先生听信了对方,把4000元钱汇给了对方,结果15天过去了,不良信用记录不但没消除,对方再也联系不上了。

  和张先生一样,陈小姐也有类似的不良信用记录,只是她多了个心眼没被骗。陈小姐说,前不久,她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你因为信用卡没能及时还款,信用记录上有污点了吧?只要花3000元,我们就能帮你洗掉信用污点,办房贷、车贷再不会受到困扰。联系电话……”陈女士试着拨打了对方的电话,但对方称必须先汇款,陈女士留了个心眼,就没汇。

  记者调查:中介称哪家银行都能搞定

  为探个究竟,昨日,记者在一家网站上找到了一个自称能消除信用不良记录的电话。

  记者拨通电话后,接听的是一名青年男子的声音,他告诉记者他主要办理信用卡套现业务的,有固定的公司和办公场所,同时他们也能代理消除不良信用记录。这位自称姓李的“客服”称,他们承接全国各地的“业务”。

  记者佯称:“信用卡出现了三四次不良记录,最近去办房屋按揭被拒绝了。”该男子连忙说:“这事我们帮你办,但需要8000元。”

  “我们在各家银行总行都有熟人。”该男子称,无论在哪家银行有不良记录,他们都可以通过相关银行总行去抹掉。“你只要把卡号、发卡银行等资料与个人身份证号码一起发给我们就行了。”该男子告诉记者,“如果确定要做,先付4000元,待抹掉记录后付余款。”

  为了证实所言不虚,他还道出了操作内幕。该男子称,他们在获得“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后,会找相关银行向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提出“更正个人信用报告”的申请,更改的理由是“以前报送的信息有误”。

  记者在网上发现,代理消除不良记录的业务在不少网上论坛频频出现,而正是市民因各种原因产生了不良信用记录,申请贷款受到影响,为这些“黑中介”提供了生存空间。

  银行提醒:花钱消除不良信用记录是诈骗

  这些看起来“无所不能”的中介,真能修改个人信用记录吗?昨日,记者致电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征信管理处,在听了记者的情况介绍后,有关负责人首先就说,个人到央行修改信用记录,没这么容易,这是一种新型诈骗!

  据介绍,个人的信用信息通过专线从商业银行等机构传送到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商业银行在数据录入、提取、上报、错误数据修正等环节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对错误数据的修正更是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层层上报,基层银行无修改数据的权力。

  “央行设置了异议处理处。如果商业银行确实由于录入或者数据错误导致个人信用记录出现了不应该有的污点,则可向央行异议处理处出具报告反映,经严格审查,才能进行修改。”该负责人称,央行不定期地对商业银行报送和使用数据的情况进行检查,若商业银行违规修改征信数据,央行将会对其处罚。

  该负责人分析,很多人对征信系统的安全程度还不太了解,对征信信息在传输、应用与维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缺乏认识,加上对逾期信用记录理解片面,反应敏感,一方面容易对不良信用记录产生恐惧,另一方面以为通过内部人士可以很容易地修改信用信息,这两种心理都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上当受骗。

  该负责人提醒市民,“黑中介”在交易过程中,往往会要求提供详细的个人资料,极易造成个人资料的泄露和被非法利用,例如不法机构利用上述资料违规办卡。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国家发改委: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范围不断拓展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2017-12-19 12:28:46

高效背后仍须完善“信用创造”


网络 2015-06-04 09:04:30

你知道你的个人信用吗?


温州日报 2014-04-08 10:52:35

按揭购房 下定前最好先查个人信用


新快报 2013-10-30 10:37:1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