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破解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难题

来源:新华网 2009-10-29 09:07:20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 农村信息不对称已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28日在京召开的“2009中国农村金融论坛”上,与会的中外专家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问题,并提出通过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破解这一难题。 中国社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 农村信息不对称已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28日在京召开的“2009中国农村金融论坛”上,与会的中外专家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问题,并提出通过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破解这一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提出,供求之间的差距是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遇到的问题之一,而信息不对称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张宇燕认为,目前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很大,但因为放、贷款两方信息不对称,各类金融机构纵然拥有充足资金,却并不敢放贷,而造成供求之间差距明显。

    国际金融公司中蒙区首席代表叶迈克也提到,国外农村金融服务业同样遇到信息不对称的困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清楚地了解他们所承担的风险,但信息不对称导致他们很难对每笔贷款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考量。”

    不少专家已达成共识,应该通过建立一种信用制度,或在农村地区创建专门机构,以便提供更充足的信用信息和更准确的风险评估,从而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其实,中国是有潜力来挖掘信用资源的,而且开始探索通过社区信用方式来降低贷款的信息不对称。”张宇燕说,“据我所知,甘肃省与世界银行合作的参与式扶贫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据张宇燕介绍,参与式扶贫项目的贷款是由村委会或者村党组成员提出贷款数额、偿还方式,并监督贷款的使用。因为他们常年扎根农村,和贷款人有着长期的交往,因此在信息方面相互对称,解决了银行工作人员不能完全掌握贷款人信用状况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应加快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并培养农户的信用安全意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应保证金融机构资金安全的同时,在农村建立诚信社会。”

   近年来,各地均加快推进征信服务和征信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截至9月底,贵州省已经有6.2万户企业和1403万自然人拥有了信用档案,逐步建成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黑龙江省也已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并尽快健全该省征信体系,收录省内3万家中小企业和全部农户的信息。青海省近期也作出决定,用5年时间将50%以上的贷款农户培育为信用户,35%的行政村基本建成信用村,形成青海省农村信用体系。

    此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吕家进呼吁,在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对恶意逃债的打击力度,希望政府解决个人逃债法律诉讼执行难的问题,提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保障水平。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征信大数据链的形成与应用探讨


联合征信研究 2018-03-30 09:59:38

2014年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怎么查


网络 2014-05-28 22:31:48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秘书长)


网络 2014-04-13 19:08:06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理事会)


网络 2014-04-13 19:06:35

博鳌亚洲论坛简介


网络 2014-04-13 17:50:00

话语权的罪与罚


网络 2013-12-01 11:54:1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