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改成限时服务的话,会员肯定会越来越少,生意也会淡很多。”面对婚介新规,不少业内人士忧心忡忡。 从12月1日起,我国首部规范婚介服务机构的国家标准《婚姻介绍服务》将正式实施。标准中规定,婚介服务应规定服
“如果改成限时服务的话,会员肯定会越来越少,生意也会淡很多。”面对婚介新规,不少业内人士忧心忡忡。
从12月1日起,我国首部规范婚介服务机构的国家标准《婚姻介绍服务》将正式实施。标准中规定,婚介服务应规定服务期限,不应提供无限期或介绍到成功为止的服务;婚姻介绍服务人员应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一纸新规,将社会形象不算太好的婚介再次拉到公众视线之内,接受检阅。对于不少市民而言,婚介似乎就等同于“婚托”、“婚骗”,这究竟是民众的偏见还是傲慢?
婚介难过“诚信门”
“不相信,那是骗钱的。”说起婚介,一些市民如是说。
暂且不谈这论调中主观成分几何,但其客观意义值得思考。原本是成人之美的好差事,缘何沦落至这步天地。
“这是市民的偏见。其实,通过婚介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成功案例太多太多。”宜宾牵手婚介公司负责人王永远曾对本报记者坦言。
比如,某退休局长与退休医生结为伉俪;某中年商人牵手心仪女子;最让王永远引以为豪的是,一位海南三亚的千万富翁通过他所在的婚介公司在宜宾征婚,最终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别看我们这铺面小,开了10多年,不晓得成全了好多对有缘人哦。”21日上午,在人民广场一家简陋的门面房里,自称姓郭的女士热情招呼记者。郭女士很忙,手中电话不断,她的生意除了婚姻介绍之外,还囊括了职业介绍、房屋出租出售。
郭女士的办公用具很简单: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摞厚厚的信息簿。就连这间面积不大的办公场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一半租借给另一商贩做起生意来,“干我们这行的,也不需要那么大的场地,能够摆得下一张桌子就可以了。”
为了打消记者疑虑,郭女士开始热情推介起“门当户对”的对象。“像你们这种有知识的人,一般的打工族还不给你介绍,至少要有稳定工作的才能配。”郭女士连举出了几个,供记者参考:城区某重点中学一名老师,年轻貌美,多才多艺;某酒厂一个调酒师,人本分,收入又高,每个月几千上万块自不在话下。
“这些都是真实的例子,并不是有的婚介那样,给你找假的。你们先在这店里见面,如果彼此印象不错,互留电话,后面咋发展那就看你们的了。”郭女士话题一转,但前提是你首先要成为会员,缴纳120元的会费。
见记者迟疑不绝,郭女士又放出话来,“不关事的,只要成为我们的会员,一个不成见二个,直到你成功为止,我们也是一次性收费。”
何谓成功?郭女士给出的解释是,“就是你们两个结婚。”
“用天花乱坠的语言,把你说得晕头转向、神魂颠倒,最后一见面,情况却天壤之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直指某些婚介的操作伎俩。这位人士说,在一些不正规婚介,“婚托”、“婚骗”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整个行业带来诚信危机。
据了解,2007年,租借在经纬商城的一家婚介机构,收取了几百位会员的会费后,人影消失,让会员们大呼上当受骗;此后,洞天街一家名为“单身家园”的婚介机构,也出现跑路现象。
而租借在军分区的一家婚介中心靠编造天花乱坠的假信息欺骗消费者,后被工商部门查处。
针对上述现象,有同行很是感慨,“一颗耗子药,坏了一锅汤。”
服务期限如何界定?
正当婚介行业身陷“诚信门”之时,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婚姻介绍服务》似乎要给行业规范动一场手术。
备受关注和争论最大的在于,新规规定,婚介服务应该摒除以往“直到成功为止”的承诺,而执行服务期限。
“这样做,弊多利少。”宜宾市鹊桥婚介中心的赵敏一语中的。她认为,婚介行业一贯是以售后服务来吸引会员的,如果将“成功为止”的承诺明确为某个期限,那势必会影响行业进一步壮大,“会员肯定要减少。”
在赵敏看来,婚介属于特殊行业,会员能否在这里找到人生另一半,需要讲究缘分,谁都不敢打包票,“这不同于买衣服,看到满意就成交,谁敢说今天我们认识,就一定能结婚?谁敢说今天结婚了,这一辈子绝不离婚?”
赵敏所在的婚介中心,成立已逾11年,至今已有4000余名会员。尽管不少单身人士在这里觅到幸福,但也有人尚未成功。这其中就包括了几名从成立之初就入会的人士。
有个57岁的男会员,性格有缺陷,又吝啬文化素质也不高,入会这么多年,至今还未成功;还有个女士,脾气暴躁,也是多年无所收获。
“如果说设置一个服务期限,这些人早就该再次交费了。但你说现实吗?”赵敏反问道。
花了钱就应该得到相应服务——这是消费者的普遍心态。婚介所的会员们也是如此。
“交了几百块的会费,最终没见几个人,也没找到意中人,我心里肯定是不平衡的。”在某婚介所缴纳了会费的章先生说,如果设置一个时限,那么多久合理呢?半年,一年,还是两年?
章先生注意到,这次出台的国家标准中也没有对时限的明确规定,操作性不强。那么,谁来认定这个标准呢?如果婚介所各自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办事,不是要造成行业混乱吗?同时,如果当事人在缴纳了费用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如果没有“成功”,那又该如何处理,需要退还一定的费用吗?
“真的设置了一个期限,我想这会对我们会员不利,会成为一些婚介所逃避责任的借口。”某婚介中心会员许女士很是担忧。
“月老”也要持证上岗
规定中第二个备受关注的就是,婚姻介绍服务人员应持有婚介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这无疑是给从业人员设置门槛,当月老,也需要持证了。
“出台这样的规定,从长远来说,对行业的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但从现实来看,意义并不大。”赵敏说,要当好月老,其实并不是常人认为的“就动动嘴皮子,尽说好话”那样,“我们不仅要当好红娘,还要当调解员,要懂心理知识,要讲究说话的艺术。”
曾经有位在企业上班的男工人,到中心来觅求一位女士,要求是“人漂亮,有住房,经济宽裕,待人真诚”,而这位男士只是一般工人,又没住房。赵敏一听,婉转地给他做工作,建议他找个“过日子”的,最后男士接受了建议,降低择偶要求。
“婚姻还是讲究门当户对,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自不量力。”赵敏的同事陈大姐说,现在有的“80”后征婚者自己条件一般,但对配偶的要求还很高,“这种情况下,成功难度就大得多,你选别个,别个也要选你。”
“我们一方面要给会员一些中肯的建议,另一方面又不能伤了他的自尊心。”赵敏说,不然有的咨询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而对于持证上岗,赵敏婉言承认自己没有,“没证的不一定就干不好,有证的不一定能干好。”赵敏认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理事务的经验,有时比一个证更重要。
记者了解到,目前城区各种规模婚介机构有10多家,能持有上述证件的凤毛麟角。
“可能这是一个趋势嘛,但真的要求持证上岗,至少还要过几年。”陈大姐说。
也有人士认为,持证上岗的初衷很好,但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会否出现“为了考证而考证”的形式化现象,目前还不能断定。如真是那样,规范行业发展的初衷也就变味了。
谁来监管?
制定标准是一回事,施行效果又是一回事。目前,关于制定的细则尚未尘埃落定,那执行效果究竟几何,更是扑朔迷离。
“现在婚介行业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很关键一点是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在婚介行业从事了10年之久的梁正生(应受访者要求,化名)向记者道出其中缘由。
梁正生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婚介行业属于特种行业,要成立一个婚介中心,需要省民政厅批准。
这一点,赵敏也是给出了同样说法。在鹊桥婚介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悬挂了一块“由省民政厅批准,宜宾市民政局主管并登记注册的婚介机构”招牌。“在2005年之前,我们属于民政局管;2005年以后,由于机关单位不能搞实体,我们才剥离出来。”赵敏说。
据了解,2005年后,婚介机构的成立不需要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而是直接在工商部门注册,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便可开门营业。
“这样无疑是降低了行业门槛,给行业无序发展带来隐患。”梁正生说。
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科科长杨维俊向记者证实,鹊桥婚介由于历史的原因,的确在该科室登记,但科室不负责其日常管理。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范明远说,现在的婚介行业已经推向市场,属于个体行为,只需在工商部门注册,便可正常营业。
而翠屏区消委会秘书长龚宜萍22日上午向记者给出的答复是,至今未接到一起关于婚介机构的投诉。
“没有投诉,真就意味着行业规范了吗?我想未必吧。”梁正生对于区消委会给出的回应有些不解。
再将话题回到即将实施的新规上。“正是不明确的监管部门,肯定会给新规实行带来障碍。大家都钻监管漏洞的空子,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那么新规就可能沦为空谈。这样又还有啥实际意义呢?”梁正生说。
当然,也有人认为,既然婚介行业已经被推向市场,那么最好的监管者便是市场消费者。那些想趁机捞一把的不正当经营者,最终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