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报告引发天津各界热议 配套细须跟上

来源:中国网 2009-10-26 14:52:53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当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时,记录个人和企业信用的“经济身份证”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了《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当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时,记录个人和企业信用的“经济身份证”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了《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不良信用记录最长保留7年,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缴费等信息以后也可能会被纳入征信管理系统等。尽管我国在征信方面的立法空白正在填补,但是面临“信用污点”惩戒的人们心情却有些复杂。

    信用报告引发热议

    随着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社会上热议不断。意见稿明确了“信用信息”的概念是指能够反映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信息,包括:(一)基本信息,即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身份识别、职业和居住地址等信息;(二)信用交易信息,即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贷款、使用贷记卡或准贷记卡、赊销、担保、合同履行等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与信用有关的交易记录;(三)其他信息,即与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强制执行信息、企业环境保护信息等社会公共信息。其中还强调了只有经过“特别书面授权”后,征信机构才可以收集个人的收入数额和纳税数额信息。于是,人们此前关注的所谓将“计划生育、醉酒驾车”等非经济类信息附加在征信系统的传闻,以及人们对于一些地方部门“拍脑袋想出来创造性政策”的担心被化解了。

    但是人们欣喜之余也有着其他担心。据一些网站调查显示,近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对于不是恶意的不守信用的行为,如果银行不加甄别就妄下结论将有失公平。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曾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人代办了信用卡,信用卡所欠的年费影响了她的信用记录,导致她今年痛失“存量房贷款7折优惠利率”政策的照顾。她反复到银行辩解自己是无意欠费的,但是个人信用报告中的负面信息很难被删除。此外,一些调查还显示,有四成多的被调查者反对将缴纳水费、电费等公共事业费用的信息记入征信范围。接受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些市民认为,有人会因对水电气费数额发生争议,而解决争议又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把这样的未缴费行为视为不诚信就有点苛刻了。还有的市民甚至尖锐地指出“一些公用行业的服务效率本身就有令客户不满意的地方,谁来监督这些单位的诚信呢?”

    正视信用负面记录

    记者从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获悉,本市各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依托个人征信系统的信用风险审查制度,将查询申请人信用记录作为信贷审查的固定程序。为保护个人隐私,信用报告还显示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时间、查询原因、查询人等。个人信用数据库于2006年1月在全国联网运行,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采集个人信贷信息,在此之前发生的,但已还清的信贷信息不采集。

    金融人士指出,个人信用报告中有了负面记录,只能说明个人出现了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事实。信用好与不好是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依据贷款人的个人信用报告并参考借款人其他方面的信息所作出的综合判断。负面记录与信用不好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一次失信,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信用活动产生一些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判断一个人的信用状况时,着重考察的是这个人最近的信贷交易情况。今年以来,多家银行推出7折优惠房贷利率,银行对客户的信用审核期也只是看最近两年内的还款违约记录。如果一个人偶尔出现了逾期还款,但此后都是按时、足额还款,这足以证明其信用状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超过保留期限,负面信息就将在个人信用报告中被删除。个人如果认为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天津允公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杨威认为,出台征信条例是社会的进步,但是必须要有配套细则能够跟上。在“纠错”方面,如果人们被错误记录信用信息后,征信机构要及时修改,造成损失的要进行相应的补偿;如果连续多次出错后引起严重后果的,要对征信机构采取惩罚性措施。此外,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也要严格执行。法律业人士还表示,条例中有关“征信机构不得披露、使用自不良信用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已超过5年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以及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超过7年的个人犯罪记录”,实际上是从另一方面强调了披露时限内的不良信用记录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目前存在“失信成本惩戒过低”的普遍现象,特别是法院“执行难”的问题还很突出。有些个人和企业拒不执行法院判决也没有像国外那样“无信寸步难行”,而他们新的合作对象却不知道与其经济交往中蕴藏着信用风险。通过完善信用体系可提高人们经济生活的安全性,让人们了解到合作方的信用状况,从而作出更准确的判断,降低了经济活动的风险。当我们更多权衡个人和大众利益的天平时,是会从遵守社会准则中受益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乳企无视黑名单考验的是谁的信任


中国产经新闻报 2016-03-03 07:40:32

专家:医药黑名单不能浮于表面 需对症下药


医药医疗研究网 2014-11-18 18:03:37

别让“认钱”摧毁认证信誉


网络 2014-06-17 17:54:25

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自己上网搞定


网络 2014-04-03 10:50:00

让失信违法者“浮在水面”


网络 2014-03-11 11:18:14

中国食品安全诚信宣言大会将举行


中国妇女报 2013-12-18 14:13: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