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院士直揭学术界13类不端行为 吁建诚信工作体系

来源:北京晨报网 2009-10-16 11:23:35

院士历数13种学术不端   建议设立诚信档案,作为评奖依据   晨报讯(记者 姜葳)“在科学技术快速进步,一批杰出人才成长的同时,我国科技界建设也带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原始创

  院士历数13种学术不端

  建议设立诚信档案,作为评奖依据

  晨报讯(记者 姜葳)“在科学技术快速进步,一批杰出人才成长的同时,我国科技界建设也带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原始创新少。”在昨天的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直揭眼下学术界存在的论文造假等13类不端行为。

  杜祥琬院士总结的13类“怪现状”包括:第一类是论文著作的造假、剽窃、搭车署名愈演愈烈;第二类靠拉关系、“忽悠”、“跑部钱进”争项目、经费;第三类是评审成果时搞“友情评审”,搞运作,甚至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炮制假成果;第四类是伪造学历、伪造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许多国家和地区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引用查询证明;第五类是报奖搞包装,对有关评委和工作人员拉关系、搞运作,甚至利诱;第六类是部分院士候选人的提名材料言过其实;第七类是有的院士名人多头兼职而不能尽责;第八是个别专家学者对自己并不内行、并不了解的领域以权威姿态发表评论,误导公众;第九类是有的专家在项目评审、成果鉴定、奖励评审中不能超脱小单位或相关者的利益,不能坚守科学态度;第十类是为了应付评估检查,有的单位集体做假;第十一类是有的科技管理部门把管理权力化、利益化,长官意志至上;第十二类是个别领导干部违反程序,干预评审,甚至干预院士的评选;第十三类是在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利益的诱惑下,有的科技工作者以钻营代替钻研,以权术代替学术,“有知识,缺文化;有物质,缺精神,难成人才,何谈大师!”

  杜祥琬认为,根除学术不端的药方在于“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法制相结合的科技诚信工作体系”。他表示,我国科技界需建立“客观和超脱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机构”,建议建立从单位到个人、包括院士在内的诚信档案,作为评项目、授奖的依据之一。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无信不立 习近平为何重视诚信


央视网 2018-08-14 16:50:37

海关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正式发布


证券时报网 2017-03-28 11:32:01

证监会已建成诚信数据库 与部委地方信用共享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2014-08-04 12:05:4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