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0.2%的上海市民认为诚实守信会吃亏。12日,市政协公布了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课题组开展的上海社会诚信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对上海社会的整体诚信程度,市民仅打出了5.78分的低分(满分10分)。相比5年前
的确,由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社会变化所决定,社会人群间的交往已由改革开放前的单位人向开放后的社会人身份转变,人际交往的基础也完成由“熟人”间交往向社会人交往的转变。然由于与“社会人”相关的一整套制度建设与管理的滞后,结果就如现在人们所见,社会整体诚信水平降低与人们认为诚实守信会吃亏,事实上成了一种有着互为因果关系的社会现象。应该说,这是一个有着相当社会警示与指向含意的社会现象。
从社会认识形成看,一定社会人的行为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实际就是每个人所处社会关系的反映。这也就是说,一定社会群体观念的形成,及其社会群体自身行为的选择趋向,不仅与一定社会的制度环境有着决定与被决定关系,而且特定的社会性认识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也会在社会得到进一步放大。以人们认为诚实守信会吃亏的思维形成来说,存在决定意识,当有超过九成的市民认为诚实守信会吃亏,这实际上反过来就等于说,有绝大多数人认为,不讲或不守信能够在社会立足并得益的可能性将远远超过诚实守信。而更加重要,也是需要倍加警惕的是,如此的社会认识一旦形成并成为社会思维定势,其对社会诚信与发展进步将会产生相当可怕的负面影响。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讲,无庸置疑的是,行政管理部门及官员的行为,对社会观念形成所有的示范与引导性的影响。可以说,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政府部门处于主导地位,其所进行的行政决策与社会管理本身就是一定行政取向与理念的反映,所以在社会影响结果上,不管人们是否能够明确觉察到,事实上其肯定会对社会诚信水平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并就此产生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作用。这也就是说,如果一种行政决策缺乏应有的稳定性与朝令夕改,或是官员行为在社会层面认为是不守诚信,那由其社会示范与引导作用决定,所可能产生的社会危害性影响也将远远会超过普通人的不诚实行为。
调查显示,受访者所关注的社会诚信的主要对象是政府(64.8%)和企事业单位(12.7%),其次才是个人和社会团体(10.6%和6.4%)。由此可见,政府及企事业部门的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状况的风向标,也是实现社会诚信状况好转的关键。
要发挥对社会诚信水平的引导作用,政府部门还需要进一步维护其公信力,具体而言,要在以下4个方面有更大的作为:1、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2、维护社会、经济政策的稳定、延续以及严肃性;3、实施阳光行政,充分做到信息公开。尤其要增强土地交易、政府采购、公务员招录等环节的透明度。此次调查就显示,对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和范围表示不满意的比例达33.9%;4、广泛接受社会各个层面的监督。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打造一个诚信社会,其关键正如市政协课题组所建议的,要发挥政府在诚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大力治理领干部的失信行为。让失信行为不再能够在社会立足与得益,显然应当成为行政决策与官员的基本守则和追求目标,以此作为提高上海社会诚信水平与扭转社会信用滑坡的关键,同时也是改善行政及其官员形象的首要选择。
就上海政协上述的社会诚实水平调查结果而言,也许对行政管理部门与官员而言,首先从自身诚信度提高抓起,以良好行政信用水平为社会做出示范,并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方式推进上海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应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最好的选择。对此,社会公众也将拭目以待。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