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是我们农民自己的银行,欠谁的债也不能拖欠信用社的贷款,不能影响信用社的发展。做人得有良心,做人要讲信誉,要守信用,吃穿可以差点,但信用不能丢,信用丢了一辈子都翻不了身,更对不起信用社对我们的支持。”说这话
“信用社是我们农民自己的银行,欠谁的债也不能拖欠信用社的贷款,不能影响信用社的发展。做人得有良心,做人要讲信誉,要守信用,吃穿可以差点,但信用不能丢,信用丢了一辈子都翻不了身,更对不起信用社对我们的支持。”说这话的就是用信誉征服了人生、用行动为诚信社会建设注入新内涵、为人们树立了榜样的富源县黄泥河镇迤更者村委会迤更者村71岁的农村妇女李贤章。
1982年集体土地实行承包制后,李贤章的丈夫张凤林为解决生产、生活所需资金,从1982年开始至1986年期间先后四次向黄泥河信用社借款600元。1983年李贤章在到当地粮点交公粮的路上不慎跌倒,一百多斤重的公粮担子砸断了老人的腰和右臂,长达三年之久生活不能自理,造成终身残疾,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她丈夫身上,家庭生活也因此一天比一天困难。张凤林和李贤章共同生育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四个女儿早已出嫁。丈夫张凤林2005年因病去逝后,现只有未曾念过书的儿子张贵荣与李贤章相依为命。张贵荣天生憨厚老实,今年二十六岁尚未找到女友,也无能力为年迈多病的母亲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李贤章老人因此逢人便讲她这一生中让她最放心不下的事就是,“信用社的贷款没有还上。”她还说,“信用社在我家生产、生活有困难的时候给了大量帮助,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还清信用社贷款。”
李贤章老人年事已高、家境贫寒的处境让信用社干部职工对她的偿还贷款能力深感忧虑,但信用社的干部职工并未忘记将爱心送给李贤章老人,利用一切机会为李贤章老人提供能所能及的帮助。黄泥河信用社领导和职工每逢到该村去催收贷款,谁也不会忘记去探望一下李贤章老人,说一些暖心的话,送去一些生活必需品,还把惠农直补资金和民政低保金送到老人手中以解燃眉之急。越是这样,老人对无力偿还信用社贷款越是感到内疚。
2009年初,李贤章老人胃病发作,小儿子又外出打工,老人害怕自己的身体发生意外,一咬牙把自己土改时从地主家分到的一间房子以5600元的价格卖给了邻居,并要求现款交易。拿到钱后老人先后两次带病来到信用社咨询她的贷款情况,问信贷人员5600元钱究竟够不够还?如果不够还的话,她准备回家再卖掉子女为她准备的老棺材,说什么也不能再欠信用社的贷款了。李贤章卖房后搬到了村里好心人和女儿、女婿投工投劳为她建盖的70平方米简陋小屋里居住。黄泥河信用社充分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于2009年4月8日派人看望了因胃病卧床不起的李贤章老人,同时收清了老人所欠的贷款本息5305.69元。还清信用社贷款的李贤章老人逢人便讲:“这么多年来一直压在心头的石头终于被搬掉了,现在我心里觉得很轻松、很踏实,可以安安稳稳的睡个放心觉了。”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