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谢延信:用一生的真情延续诚信

来源:人民网 2009-09-29 17:18:53

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因为履行对亡妻的承诺,履行对亡妻一家人的责任,毅然改姓,走进了亡妻这个不幸的家庭。30多年来,他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亡妻的3位亲人——瘫痪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呆傻的弟弟

  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因为履行对亡妻的承诺,履行对亡妻一家人的责任,毅然改姓,走进了亡妻这个不幸的家庭。30多年来,他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亡妻的3位亲人——瘫痪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呆傻的弟弟身上。

  为了这个家,他在妻子去世10年后才再婚。1990年,他在自己患病后,又与再婚的妻子谢粉香共同伺候前妻的三位亲人,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用自己的真诚和真情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孝之歌。

  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他先后荣获河南省敬老楷模特别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河南省“十大道德楷模”、“中华孝亲爱老之星”等,200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他就是用一生的真情延续诚信、用半辈子的光阴践行诺言的河南煤化集团焦煤鑫珠春工业公司机电科退休工人谢延信。

  信守承诺,他毅然搬家改姓

  1973年4月16日,21岁的河南滑县青年刘延信(后改名谢延信,小名亮)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新婚后他们用勤劳和汗水努力营造着这个温馨的小家。1974年9月,女儿的降生又给这个温馨的小家增添了无尽的欢乐。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还没等刘延信尽情享受初为人父的喜悦,妻子就因产后风于40天后撒手人寰。临终前,妻子眼含热泪拉住延信的手,一遍遍地嘱咐:“俺走后最放心不下的是咱的闺女、咱爹娘和那个傻弟弟,你今后要多替俺照顾好爹妈和咱兄弟,俺在九泉之下也感激你。”

  看着刚刚建立起来顷刻间就要破碎了的小家,望着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儿,延信眼在流泪,心在滴血,他握着妻子的手,郑重地承诺:“岳父岳母也是俺的亲爹娘,内弟就是俺的亲兄弟。你放心吧。”

  同样悲痛的还有延信的岳父母,看着自己呆傻的儿子和躺在棺材里的女儿,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加上对未来生活的失望,两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哭昏过去。看着老人痛不欲生的样子,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善良的延信“扑通”一声跪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俺就是您的亲儿子,你们有病俺伺候,百年以后俺送终!”

  料理完兰娥的后事,延信的老岳父带着悲伤又回到170多公里外的原焦作矿务局朱村矿上班。一年后,对将来生活已深感绝望的延信的老岳母带着傻儿子不声不响地离开这个满眼伤痛的家,来焦作找老伴了。

  为了妻子临终的嘱托,为了当年自己跪在老人面前所发的誓言,也为了给那个悲痛的家增添一丝欢乐,延信毅然在岳母离家的两个月后,带着女儿撵到了焦作,在朱村矿附近的一个砖瓦窑打短工,以便随时照看自己的岳父母。为了打消两位老人对自己的顾虑,为了“死心塌地”地照顾好两位老人和呆傻的内弟,也为了延续自己信守的承诺, 延信在极力劝服家人的情况下,改姓岳父家的“刘”姓,从此,谢家又多一个改姓的儿子。

  真爱无言,他演绎别样亲情

  屋漏偏逢连阴雨。1979年春的一天,延信的岳父突患重度脑中风住进了医院。消息传来,延信马上赶到医院,在病床前整整守了七天七夜。老人苏醒了,却永远不能站立了。

  自从岳父瘫痪后,延信就又多了一份工作,每天除了到窑场打工,就是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给老人翻身、擦爽身粉、背老人出门晒太阳。

  久躺病床的人往往孤独、苦闷,为了给老人解闷儿,延信上班第一个月,就花半个月工资为老人买了一部小收音机。闲暇时,岳父跟着收音机唱豫剧,他就坐在老人身边,边给老人按摩边用嘴跟着伴奏。岳父喜欢听武侠小说,他就借来给老人读。10多年间,他为老人读过的武侠小说不下百部,父子二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常常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

  1989年春,岳父先后患上了肝硬化、癫痫、咽炎等症,住进了焦作矿务局医院,延信的担子更重了。老人解不下小便,没钱买药,延信就照着偏方用冬瓜皮、毛草根每天给老人熬水喝,以减轻老人的痛苦。别的老人住院大都由儿女轮流伺候,可延信只是一个人日夜守候在岳父身边,困了就趴在岳父的床沿上打个盹儿,实在顶不住就和衣躺在病房的地板上睡一会儿,这样的日子他在医院里过了俩月多。

  由于延信的精心照料,老人瘫痪在床直至去世的整整18年,没有生过褥疮,没有穿过尿湿的衣裤,9平方米的小屋内也没有任何异味。18年间,延信应是靠着偏方和按摩,使岳父由卧床不起到能扶着凳子慢慢走路。1992年春,岳父病情加重,岳母看到女婿日夜操劳,老伴也没啥希望,就不让再继续治疗了,可延信应是借了1000元钱,用平板车把岳父拉到10公里外焦作市最好的医院去救治,有一次把岳父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1996年8月,延信67岁的岳父要走了。临终前,老人努力睁开双眼,眼里充满感激、充满期待,延信知道岳父的心事,再次跪在了床前:“爹,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俺娘和弟弟饿肚子!”

  岳母患有肺气肿、胃溃疡、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平时怕风,冬天怕冷。为了给患病的岳母补充营养,只有逢年过节才吃肉的延信经常让岳母吃羊肉暖胃。岳母双手不能沾冷水,家人的衣服都由延信来洗。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就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怕岳母冬天屋里冷,他咬咬牙花700多元钱又给岳母屋里装上了暖气。

  那时候家里穷,为了给岳父母看病,延信已经花光了岳父和自己的工资,还欠下不少外债。尽管如此,他没有让岳父母和内弟受一点委屈,相反,对于自己和女儿,他却是苛刻的很,并且在心中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痛。

  16年前,延信的女儿刘变英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村里一群正在打闹的顽童,突然一颗石子从疯跑的孩子群里飞出,不幸砸伤了边英的右眼。边英忍痛捂着受伤的眼睛跑回了家。家人带着她到乡卫生院检查,医生说伤得太重,得到大医院看,家人只好又带着她来到焦作找延信。可延信因为拿不出1000元的住院押金而错失了女儿住院治疗的最佳机会,使得女儿落下了右眼几乎失明的后遗症。

  1994年,女儿刘变英结婚,手头拮据的延信没啥送女儿,送你一本织毛衣书,书的扉页上写着:“黄连虽苦,饮后舌根下却有甜的回味;糖精水是甜的,使用过度则变成苦水。这充分表明,有苦方有甜,甜与苦相连,甘愿常吃苦,方能长久甜。亮,1990年3月。”在书的第二页上有一篇《节约谚语》:“节约是幸福之本,浪费是贫困之苗;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似聚宝盆;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艰苦奋斗记心上,勤俭节约细水长。亮,1990年5月1日。”

  延信自己在生活上也是能省就省,4元钱一双的凉鞋补了又补,一穿就是6年;一件衬衣白天穿晚上洗,第二天再穿,整整穿了10年;1985年春节前,为了节省3元的路费,他骑车170公里,从矿上 回滑县老家看望母亲。1990年,延信患了严重的高血压病,医生给他开了药,他舍不得取,听说醋泡花生能降血压,他一吃就是13年,直到2003年因脑出血住院抢救,没花一分钱买过一片药。

  “孝”感天地,他朴素平凡依旧

  2006年8月,《人民日报》以“一诺至孝三十载”为题,刊登了谢延信用爱心、善心和耐心演绎令人动容的大孝至爱的事迹,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看到报道后批示:读了这篇报道,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大孝至爱的谢延信,以其崇高的道德境界解释了做人的真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全省媒体要广为宣传。

  2007年1月23日,徐光春接见了谢延信,期间,他四次仅仅握住谢延信的手,感谢他和他的家人为大家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和他的家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而每次握手,他都重复着一句话:“我应该做的,我应该做的。”

  这是谢延信第一次进郑州,此前,单位领导花390元钱,给他买了一件夹克,一条西裤,一双黑色皮鞋,用他的话说,这贵衣裳穿着就是不一样。其实大家不知道,谢延信一辈子没这么奢侈过,这价格,创了他的消费记录。

  随着中央及省内外各大媒体的采访报道,谢延信一下子出名了。当媒体记者问他的人生幸福观是什么时,他微笑着说:“一家人能好好过下去就是甜。”

  当有人问他这些年苦不苦时,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不苦,就是老百姓过日子呗,咬咬牙就挺过来了。”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意的哗众取宠,无论是面对上级领导,各级媒体记者,还是普通的工友、邻里、学生;无论是到郑州、北京领奖,外出作报告,还是在公司、家里,他总是面带微笑,给人温和而善良的印象,是一种让人用“心”才能体会到的朴素的人生哲理。

  “全国道德模范”,“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十佳孝贤”,受到胡锦涛、徐光春等中央、省领导接见,一系列的光环和荣誉没有改变谢延信的生活,更没有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出名”后的谢延信说自己有“四怕”,一怕人家说他好,二怕领导去慰问,三怕记者来采访,四怕打搅邻居不安生。煤矿系统奖励给他1万元,他说啥也不要,没办法,单位设立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后,面对奖金,他连数目都不问。人家告诉他这是一大笔钱,他只是说,这钱不能要,最后,有关部门用这笔钱给他买了保险。

  不是自己的钱不能要,但是,面对公益性事业,谢延信舍得出手。2008年初,我国许多地方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富有爱心的谢延信从电视上了解情况后, 将1000元捐款送到市红十字会;去年5月13日晚上,正在沧州参加全国道德模范与“沧州好人”座谈会的谢延信,从电视上看到四川汶川遭受地震灾害后,心情十分沉重,他当即捐款500元。

  不仅如此,谢延信还不忘自己的社会职责,在参加某青年的婚礼时,他将一套《中华家训》丛书送给了新人,希望他们尊老爱幼,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大义无言,大爱无声。这就是我们的老谢,一个甚至连话都说不完整的老矿工,一个用半辈子照顾亡妻一家的憨厚男儿,他的简短朴实的话语让人为之动容,他的坚定执着的信守让人为之感慨 ,他的无欲无求的平凡更让人为之震撼。

  这正是:平凡矿工演绎非凡故事,大孝至爱感动北国南疆。和谐社会呼唤延信精神,道德模范花开香满神州!英雄壮举泣鬼神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英雄壮举寻踪(焦作日报记者 李新和)

  提起狼牙山五壮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小学的课本中,从电影屏幕上,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犹如岿巍矗立的万年松柏,深深扎根在了广大人民的心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敌、誓死不屈的革命气节,感动、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民族的振兴奋勇向前。

  今天,当我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踏上采访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当年英勇壮举之路时,我们的心灵再次鼓荡起对英雄的深深敬仰和缅怀之情。

  英雄,浩气长存,虽死犹生

  小莲花峰险顶那惊人一跳,撼天地、泣鬼神,铸就了一种誓死不屈的革命气节

  1941年9月,日本鬼子出动了3500余人围攻、扫荡狼牙山,在所有进出道路上都布置了重兵,然后兵分9路,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张牙舞爪地向狼牙山扑去。

  作为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撤退,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绝路小莲花峰。小莲花峰距离现在的棋盘坨主峰上的五壮士跳崖处有10多公里,棋盘坨主峰上的五壮士跳崖处仅仅是个象征性的地方,而小莲花峰才是五壮士真正的跳崖处。因为小莲花峰犬牙交错、尖峰突兀、荆棘丛生、山路险要,一般人根本无法到达。所以,才在棋盘坨主峰上修建了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

  当时,按照团部规定,他们的掩护任务早完成了,任何时候都可以沿着隐蔽的盘坨路摆脱敌人,但是,他们考虑到群众扶老携幼,行动缓慢,还没有走远,还会遭到敌人的追击,因此,他们明知攀上小莲花峰是一条绝路,还是坚定不移地把敌人引上了绝路。

  他们已经两天一夜水米未进了,饥饿、焦渴同时袭来,然而,紧张的战斗使他们浑身难受,连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就在这时,敌人突然向山上冲来,迫击炮、掷弹筒、重机枪也凶猛地喷出火舌,紧接着,又飞来两架飞机,俯冲、扫射、投弹,小莲花峰顶弥漫在一片硝烟火光之中。五壮士隐蔽在山顶上的石缝里,没有一个人伤着。敌机刚刚飞走,敌人就开始了猛烈的进攻。五壮士顿时打出一排子弹,一顿手榴弹,把最前边的30多个鬼子打的死伤大半,滚到了山下。接着,第二、第三队也被五壮士打了下去。在这里,他们以顽强的意志,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四次冲锋。

  在小莲花峰上,有一对凌空而起、状似牛角壶样的石壁,故又叫牛角壶。太阳西斜时,他们攀上了牛角壶险峰之巅,这里有一小块平地,三面都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悬崖深谷,只有一面,就是他们刚才爬上来的那条羊肠小道。正在这时,敌机再次呼啸而至,又是一阵扫射、投弹,山顶上顿时火海一片。敌机飞走后,鬼子又开始进攻了。五壮士采取每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的战术,再次打得鬼子张皇失措地退了下去。急红了眼的鬼子并没有喘息,而是紧跟着又发起了进攻。

  看着敌人嚣张的气焰,五壮士立即展开了反攻。但是,就在这紧要关头,五壮士的子弹、手榴弹都用完了。无奈之下,五壮士急中生智,把山顶上的石头垒起来,向敌人发起了一场滚石战,就这样,又打退了敌人的一次疯狂进攻。

  弹药用完了,石头用完了,班长马宝玉在把留作自己“光荣”时用的唯一一颗手榴弹投向敌人后,立即率领大家向后崖撤去。这时,马班长提起枪,看了看说:“我们的枪是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我们人牺牲了,枪也不能让鬼子得到!”说完,带头把枪摔成了两截。

  一切都到了最后关头。只见班长马宝玉深情地环顾了一下狼牙山,正了正军帽,拍了拍身上的灰土,振臂高呼:“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党、对民族、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吧!”然后,像每次发起冲锋时一样,大喊:“同志们,跟我来!”他第一个跳了下去。胡德林、胡福才也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跳了下去。葛振林和宋学义把那些摔碎了的枪支零件统统拾起来扔下深谷后,手拉着手,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一起跳了下去。英雄壮举穿越群山万壑,天地为之震撼,鬼神为之动容。

  回家乡隐姓埋名,有功不居功,甘当普通人,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默默无闻作贡献

  葛振林和宋学义一起跳崖后,幸运的是被悬崖壁上的小树和石头棚住了,后被人救起,幸存了下来。由于宋学义身体比较瘦弱,再加上跳崖后腰部受伤,很难在部队继续干下去,1944年秋天,领导上决定他复员了。于是,宋学义转业到了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落户,任农会主席。1946年3月,经人介绍,与农民的女儿李桂荣结婚。1947年7月23日,宋学义和爱人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出身地—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

  一踏入家乡的土地,宋学义百感交集,心潮澎湃。但是,他立即反复对妻子说:“咱回来就是宁受千般苦,也不能表一份功。现在日本投降不久,解放战争打得正紧,咱们积极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在军队上的功劳一个字都不能提。”刚回到家乡的宋学义没有房子住,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才东挪西凑从破庙上拆下来一些残橼旧瓦,盖了个遮风避雨的房子。宋学义家可谓家徒四壁,到50年代,他家墙壁上的白灰已经几乎全部脱落,道道雨痕从屋檐垂到墙角,屋子正当间摆放着一张三条腿的八仙桌和两只小矮凳,东山墙下放一张破旧木床,床上有一条四处开花的棉被,这就是全部家当。

  然而,尽管宋学义生活非常贫困,但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论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主动上门帮助解决。他的残废金大部分都救济了困难户,结果弄得他家的生活比全村最困难的人家还紧张。在1950年抗美援朝时,他担任了村里的政治主任,他带头捐献了200多斤粮食,带动全村踊跃捐献,196户捐粮食2万多斤,200多万元钱(旧币)。

  1951年10月下旬,当时的沁阳县一位干部奉命寻找到宋学义时,看到他家的生活状况,心里非常酸楚。这位干部见到宋学义第一面时,看到宋学义个头不高,敦敦实实,两眼稍斜,炯炯有神,光头、夹衣、单裤,穿着露脚指头的鞋子,手拿一根竹管旱烟袋,拦腰一条草绳,使本来就已佝偻的身子显得更驼了。这年,他已有了三个孩子。当这位干部酸楚地对宋学义说:“学义呀,你家困难这么大,寒冬腊月了,一家人还没穿上棉衣,怎么不向民政部门反映,弄点补助呢?”学义说:“我们村比我困难的户还多着哩,我好歹每月还有点残废金,比群众好多了。再说共产党员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咱哪能给国家添麻烦?”

  1960年,宋学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作为村里的一把手,宋学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不顾自己身体的疾病,与群众一起抗洪排涝、修整田地、打机井……由他带领的打井队整整干了三年,到1968年,共打机井30多眼,使全村近2000亩耕地都能井水浇灌。做到了沁河有水用河水,沁河干枯有机井,旱能浇、涝能排、井渠双保险,旱涝保丰收。

  在打好机井后,宋学义又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调整利涝河渠8000米,大路旁植树6万株,培育果园50亩,苗圃8亩。同时,还大力发展养猪,实现了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建立了农技站,兴办了福利事业。每一点成绩,每一点进步,都浸透着狼牙山壮士宋学义的心血,他将自己的一片赤诚,贡献给了人民,贡献给了祖国。

  严格教育子女,时刻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任何时候决不向组织伸手

  宋学义有8个子女。无论子女出身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宋学义时刻没有忘记严格教育子女,任何时候他都要求子女不能向别人摆谱,干工作一定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人一定要正直善良,待人诚恳。

  他的两个儿子宋大保、宋福保在回忆父亲时说,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经济形势不好,全村群众生活十分困难,父亲不让他们的生活水平超过一半群众。为了落实党的政策,帮助群众度过难关,父亲还拖着伤残之躯,开了一小片荒地。兄弟俩因为年纪尚小,干体力活有些吃力,宋学义对两个儿子说:“俗话说,三天胳膊两条腿,只要坚持下去,等手上的血泡磨成了老茧,手就不疼了,就变成劳动人民的手了!”

  1968年,兄弟俩双双参了军。到部队后,宋大保在新乡服役,离家比较近,父亲外出开会曾顺便看看他,而宋福保离家远点,始终没有去探望过。一次,大保见到父亲后,说:“爸爸,我想请你帮助我调动一下工作。”“调工作?你要往哪调?”父亲不解地问。“我想调到部队机关去!”大保说。“为啥?”“爸爸,你不知道,在连队太苦太累了!”父亲一听,严肃地说:“这事我帮不了你!我说过多少次了,路遥靠自己走。再说只有艰苦的地方才能锻炼人。”掏出旱烟袋,吸了两口,语重心长地说:“大保呀,你如今长大了,应该懂事了,怎么能一直躺在我身上呢?你怕连队艰苦,就想调到机关,到机关再有不如意的地方,又要要求调动,这哪像干革命……”一席话,说得大保抬不起头来。就这样,宋学义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对子女从没有放松过。直到1971年6月26日,因肝病医治无效去世,宋学义的子女都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狼牙山战斗创造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而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却又在家乡,用自己的艰苦创业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为改变家乡面貌,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宋学义走了,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是后人学习的榜样,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和崇高形象将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高考作弊首次入刑 史上最严高考有温


呼和浩特新闻网 2016-06-03 20:10:00

姚明代言产品受牵连成二被告


青年报 2014-05-18 10:37:33

失手虚拟信用卡对阿里的影响


网络 2014-03-23 22:06:55

央行叫停支付宝腾讯虚拟信用卡


网络 2014-03-23 22:00:4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