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现象,有相当比例的保健食品为假冒产品。不久前,有关部门在上海等地进行专项调查,在抽检的207个批次的保健食品中,有197个批次的产品添加了“伟哥”、降糖、减肥类
目前我国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现象,有相当比例的保健食品为假冒产品。不久前,有关部门在上海等地进行专项调查,在抽检的207个批次的保健食品中,有197个批次的产品添加了“伟哥”、降糖、减肥类的化学药品,结果令人吃惊。
针对我国保健食品市场的现状、未来和发展对策等问题,笔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据统计,我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640多家,年产值达到1000多亿元。而近年来,我国经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达到9900个,地方各级卫生部门批准的各种“食字号”、“健字号”、“监字号”等保健食品达5万种之多。
“目前,我国的保健食品市场面临着很多问题。”陈君石指出,“低水平重复和研发能力弱是其中最大的问题。据我了解,国家现批准的保健食品大约1万个,但其中有很多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低水平重复是造成混乱的原因之一。”
陈君石批评说,目前很多保健食品不是靠自主研发,而是买个配方就投入生产,科技含量太低。以上海生产的、曾在全国火爆一时的某保健食品为例,他说:“这个产品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胃肠道功能,但据我了解,商家为了降低生产难度,却在生产中把有利于改善肠道功能的益生菌杀掉了。因为活的益生菌需要冷藏,对生产条件的要求很苛刻。现在这家企业已经奄奄一息了。事实证明,没有建立在很扎实的科学技术上的保健食品不可能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同时,法律明确提出,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中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阶段,中小型企业较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保健食品出现夸大宣传、偷工减料等问题难以避免,政府也不可能下令把这些企业统统取消。”陈君石认为,要解决保健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不能持“扼杀”态度,政府监管是必须的,但更需要生产企业的诚信。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